“雪乡宰客”背后,还有多少“坑”待平

来源:金羊网 作者:阅尽 发表时间:2018-01-05 09:00

近日,一则雪乡旅游宰客太黑心的新闻引发热议。有网友发帖称,年前到黑龙江雪乡旅游,行前预订房间,并支付了费用,但到达后却受到店家宰客、态度蛮横等遭遇,建议人们别去雪乡。文章发出后,引发网友共鸣,跟帖雪片般飞来,不少人还曝出各自挨宰的经历。

此事被网上热炒,当地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查明涉事赵家大院旅馆涉嫌价格欺诈,对其处以5.9万元罚款,并列入不诚信旅馆“黑名单”,责令停业整顿。携程网也下架了该旅店信息。

有了官方的调查,事实清楚,事情似乎该结束了。但直到昨天,涉事店家仍通过媒体发声,对宰客行为进行辩解,还称游客的爆料绝大部分并非事实,还称游客“碰瓷”。于是,游客愤而再发文和照片反驳店家,又引发新一轮围观。

感谢网络给人们提供的表达自由,即便被处罚,即使面对抨击如潮,店家依然有申诉的机会。但个中透出的信息则明白无误,那就是涉事店家对自身行为给游客带来的不快(准确说是侵犯了游客权益)不仅毫无反悔,甚至连起码的歉意都没有。这背后蕴藏着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是舆论冤枉了店家,还是有更深刻的背景未被揭出?

联想到近年各地不时曝光的“宰客新闻”,诸如“青岛天价大虾”、“三亚天价海鲜”以及导游强制游客购物等,此事就更平添了值得玩味的深意。商家追求和气生财,诚信更是为人为商之本。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为何还频现宰客这样的丑陋现象?究竟是追求财富的欲望太切,还是商业文明商业伦理意识欠缺?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早在三年前新华社就报道过雪乡的诸种宰客情形。当时有关部门也表示过要大力整治。但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地宰客现象依旧,只是再度曝光了不同店家而已。虽然管理部门反应迅速,很快对商家作出处罚,但从当事人的反应看,尽管受了处罚,但心里并不服,更难言悔改。这对行业有多大整肃和警示效果,就更难预料。

值得追问的是,在此之前,网上有关雪乡景区宰客的吐槽和爆料并不少见?为何却没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显然,这次有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很大程度上是慑于舆论的压力。那么,日常的管理又干什么去了?为何非要等到舆论汹涌才见到监管的利剑?

惩治“坏典型”,抓害群之马,这常被一些监管部门所喜用,也是最易见“成绩”的做法,但限于“曝光一个抓一个”很难说不是扬汤止沸。经年市场经济的熏陶,守规则、讲诚信、平等待客等道理,恐怕每个商家都熟稔于口。但现实世界的各种消费陷阱,以及坑客宰客等现象,却屡屡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显然,对监管者来说,通过艰苦细致的日常规范和管理,构筑起文明的商业伦理更显迫切和重要。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宏
数字报

“雪乡宰客”背后,还有多少“坑”待平

金羊网  作者:阅尽  2018-01-05

近日,一则雪乡旅游宰客太黑心的新闻引发热议。有网友发帖称,年前到黑龙江雪乡旅游,行前预订房间,并支付了费用,但到达后却受到店家宰客、态度蛮横等遭遇,建议人们别去雪乡。文章发出后,引发网友共鸣,跟帖雪片般飞来,不少人还曝出各自挨宰的经历。

此事被网上热炒,当地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查明涉事赵家大院旅馆涉嫌价格欺诈,对其处以5.9万元罚款,并列入不诚信旅馆“黑名单”,责令停业整顿。携程网也下架了该旅店信息。

有了官方的调查,事实清楚,事情似乎该结束了。但直到昨天,涉事店家仍通过媒体发声,对宰客行为进行辩解,还称游客的爆料绝大部分并非事实,还称游客“碰瓷”。于是,游客愤而再发文和照片反驳店家,又引发新一轮围观。

感谢网络给人们提供的表达自由,即便被处罚,即使面对抨击如潮,店家依然有申诉的机会。但个中透出的信息则明白无误,那就是涉事店家对自身行为给游客带来的不快(准确说是侵犯了游客权益)不仅毫无反悔,甚至连起码的歉意都没有。这背后蕴藏着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是舆论冤枉了店家,还是有更深刻的背景未被揭出?

联想到近年各地不时曝光的“宰客新闻”,诸如“青岛天价大虾”、“三亚天价海鲜”以及导游强制游客购物等,此事就更平添了值得玩味的深意。商家追求和气生财,诚信更是为人为商之本。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为何还频现宰客这样的丑陋现象?究竟是追求财富的欲望太切,还是商业文明商业伦理意识欠缺?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早在三年前新华社就报道过雪乡的诸种宰客情形。当时有关部门也表示过要大力整治。但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地宰客现象依旧,只是再度曝光了不同店家而已。虽然管理部门反应迅速,很快对商家作出处罚,但从当事人的反应看,尽管受了处罚,但心里并不服,更难言悔改。这对行业有多大整肃和警示效果,就更难预料。

值得追问的是,在此之前,网上有关雪乡景区宰客的吐槽和爆料并不少见?为何却没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显然,这次有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很大程度上是慑于舆论的压力。那么,日常的管理又干什么去了?为何非要等到舆论汹涌才见到监管的利剑?

惩治“坏典型”,抓害群之马,这常被一些监管部门所喜用,也是最易见“成绩”的做法,但限于“曝光一个抓一个”很难说不是扬汤止沸。经年市场经济的熏陶,守规则、讲诚信、平等待客等道理,恐怕每个商家都熟稔于口。但现实世界的各种消费陷阱,以及坑客宰客等现象,却屡屡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显然,对监管者来说,通过艰苦细致的日常规范和管理,构筑起文明的商业伦理更显迫切和重要。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宏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