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权下放:给基层活力,给百姓便利

来源:金羊网 作者:阅 尽 发表时间:2018-01-10 10:49

□阅 尽

新年伊始,广州市委、市政府即推出重磅改革举措:通过新一轮放权强区改革,向区下放264项事权,其中市级143项行政职权事项和121项公共服务事项调整由区实施。

据媒体披露,自2011年以来,此前广州市共下放257项事权,而这次集中下放264项事权,比前些年下放事权的总和还多,足见此轮简政放权改革的步子之快,力度之大。

简政放权,一直是近年行政改革的高频词。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权。这对转变政府作风,理顺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破解多重审批乱象,纾解公众办证多、办事难的焦虑,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应看到,虽历经数年改革,仍与社会发展及群众期待有相当距离。一些地方的审批和管理职能过于集中和繁杂现象仍较突出,尤其是部门之间的“中梗阻”,多重关卡、互相扯皮、重复办证等,不仅加大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阻遏社会创新的活力,也为广大群众所不满。

广州市这次一次性下放264项事权,并且下放的行政职权事项含金量高,如在国土规划、建设工程、城市更新及投资管理等方面,将诸多权限都下放到区,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审批体制,这体现出政府敢于做权力减法的勇气和担当,同时对调动基层积极性,做强做大区级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对社会来说,改革的终极目的还是要惠及百姓。改革成功与否、成效如何,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益不受益才是检验的根本标准。事权从市下放到区,由于距离和层级的缩短,企业和居民不必凡事都往市里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办理。但“就近办”并不等同“马上办”。下放到区或基层的权力,是否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便利,仍考验政府部门的作风和效率。

广州市这次将121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区,这些服务事项大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广大群众所期待的。但这些下放到区的事项,并非简单的权力审批下放,同样蕴含着如何更好地服务居民的问题。从现实来看,由于基层办事部门的专业力量,以及各地规章、程序的差异,同样一件事,有的区或镇街手续简便、办的快,有的则程序繁杂、拖沓缓慢。因此,事权下放后,如何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后续的监督与考核同样不可少。

总之,理顺政府权责,优化公共服务,除了要敢于放权做“减法”,同样不能忽视如何做“加法”和“乘法”。这就是让下放的权力更透明、更便利、更公平,更好地服务群众。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宏
数字报

事权下放:给基层活力,给百姓便利

金羊网  作者:阅 尽  2018-01-10

□阅 尽

新年伊始,广州市委、市政府即推出重磅改革举措:通过新一轮放权强区改革,向区下放264项事权,其中市级143项行政职权事项和121项公共服务事项调整由区实施。

据媒体披露,自2011年以来,此前广州市共下放257项事权,而这次集中下放264项事权,比前些年下放事权的总和还多,足见此轮简政放权改革的步子之快,力度之大。

简政放权,一直是近年行政改革的高频词。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权。这对转变政府作风,理顺各级政府的权责关系,破解多重审批乱象,纾解公众办证多、办事难的焦虑,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应看到,虽历经数年改革,仍与社会发展及群众期待有相当距离。一些地方的审批和管理职能过于集中和繁杂现象仍较突出,尤其是部门之间的“中梗阻”,多重关卡、互相扯皮、重复办证等,不仅加大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阻遏社会创新的活力,也为广大群众所不满。

广州市这次一次性下放264项事权,并且下放的行政职权事项含金量高,如在国土规划、建设工程、城市更新及投资管理等方面,将诸多权限都下放到区,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审批体制,这体现出政府敢于做权力减法的勇气和担当,同时对调动基层积极性,做强做大区级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对社会来说,改革的终极目的还是要惠及百姓。改革成功与否、成效如何,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益不受益才是检验的根本标准。事权从市下放到区,由于距离和层级的缩短,企业和居民不必凡事都往市里跑,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办理。但“就近办”并不等同“马上办”。下放到区或基层的权力,是否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便利,仍考验政府部门的作风和效率。

广州市这次将121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区,这些服务事项大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广大群众所期待的。但这些下放到区的事项,并非简单的权力审批下放,同样蕴含着如何更好地服务居民的问题。从现实来看,由于基层办事部门的专业力量,以及各地规章、程序的差异,同样一件事,有的区或镇街手续简便、办的快,有的则程序繁杂、拖沓缓慢。因此,事权下放后,如何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后续的监督与考核同样不可少。

总之,理顺政府权责,优化公共服务,除了要敢于放权做“减法”,同样不能忽视如何做“加法”和“乘法”。这就是让下放的权力更透明、更便利、更公平,更好地服务群众。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宏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