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步径出新意,因地制宜不可少

来源:金羊网 作者:南山 发表时间:2018-06-11 07:06

去年广州提出了西关寻踪路、“一盅两件”美食路、专业街市井路、古广州年轮路、古水系路、珠水丝路、工业拾遗路等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规划,近日有了新的进展。珠水丝路历史文化步径有望率先实施,届时与步径一起实施的还可能包括沿线多个社区、小区的微改造。

广州和其他大城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老城区的岭南气息很浓厚,这种气息不是为了景区打造而产生,而是自古积累的。相应的,其生活节奏、谈生意方式、饮食模式,也很有传统岭南人的从容特色。所以如果要开发值得细细品尝、慢走慢赏的美食街、市井路之类,其实是有很多宝藏可挖掘的。

通过设计步行路径,可以让人们对广州的历史文化、历史传承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以前很多经典古迹,往往是四处分散,要找起来要花很多心思。有的找到了,发现其身处脏乱差的街巷中,还可能比较失望。所以前几年国家提出的打造全域旅游,就是让大家重新对旅游有整体性的概念。观光不只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而应该和城市的规划建设同步进行,形成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全息印象。

如今的步行路径的打造,如果要做得比以前更进一步,那么就要进行更加精细的规划和修正。比如首先要明确步径的使用主体是谁?是外地游客、是上班一族,还是每天奔波的快递小哥和忙碌的商人们?不同的群体,对于步行的需求比例是不同的。是让车更畅顺,还是让行人更自由,在老城区里二者其实有一定矛盾。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路好走、有路灯、不水浸就够了。甚至为了方便,还要容忍路边临时摆卖,接受喧闹的小食和大排档。但如果是为了城市名片,就要满足现代审美观,要极度干净、要去除“杂质”,要比较多的改造和拆迁来满足对外展示。

从现实状况来看,广州的历史文化比较集中在老城区,当地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是混杂在一起的。这些历史形态有的有审美内涵,比如骑楼的西洋外观、小巷的麻石路、古老的牌坊和雕刻,也有不少是历史布局造成了今天的脏乱。人景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如果真的把这些历史生活区打造成景区,那要花很大财力、很大的心思。但如果改造完成后,原先的生活形态消散了,那么历史文化也可能成了空壳。

要提升历史文化区的面貌,建设一批步行路径,需要充分顺从历史,量力而行。首先是从优先服务大众的角度出发,提升生活品质和卫生环境。无论打造哪种路径,都应该是原地更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只有尊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改造才可能走得更远,更符合街坊大众的集体记忆和生活轨迹。(南山)

编辑:alan
数字报

广州步径出新意,因地制宜不可少

金羊网  作者:南山  2018-06-11

去年广州提出了西关寻踪路、“一盅两件”美食路、专业街市井路、古广州年轮路、古水系路、珠水丝路、工业拾遗路等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规划,近日有了新的进展。珠水丝路历史文化步径有望率先实施,届时与步径一起实施的还可能包括沿线多个社区、小区的微改造。

广州和其他大城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老城区的岭南气息很浓厚,这种气息不是为了景区打造而产生,而是自古积累的。相应的,其生活节奏、谈生意方式、饮食模式,也很有传统岭南人的从容特色。所以如果要开发值得细细品尝、慢走慢赏的美食街、市井路之类,其实是有很多宝藏可挖掘的。

通过设计步行路径,可以让人们对广州的历史文化、历史传承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以前很多经典古迹,往往是四处分散,要找起来要花很多心思。有的找到了,发现其身处脏乱差的街巷中,还可能比较失望。所以前几年国家提出的打造全域旅游,就是让大家重新对旅游有整体性的概念。观光不只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而应该和城市的规划建设同步进行,形成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全息印象。

如今的步行路径的打造,如果要做得比以前更进一步,那么就要进行更加精细的规划和修正。比如首先要明确步径的使用主体是谁?是外地游客、是上班一族,还是每天奔波的快递小哥和忙碌的商人们?不同的群体,对于步行的需求比例是不同的。是让车更畅顺,还是让行人更自由,在老城区里二者其实有一定矛盾。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路好走、有路灯、不水浸就够了。甚至为了方便,还要容忍路边临时摆卖,接受喧闹的小食和大排档。但如果是为了城市名片,就要满足现代审美观,要极度干净、要去除“杂质”,要比较多的改造和拆迁来满足对外展示。

从现实状况来看,广州的历史文化比较集中在老城区,当地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是混杂在一起的。这些历史形态有的有审美内涵,比如骑楼的西洋外观、小巷的麻石路、古老的牌坊和雕刻,也有不少是历史布局造成了今天的脏乱。人景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如果真的把这些历史生活区打造成景区,那要花很大财力、很大的心思。但如果改造完成后,原先的生活形态消散了,那么历史文化也可能成了空壳。

要提升历史文化区的面貌,建设一批步行路径,需要充分顺从历史,量力而行。首先是从优先服务大众的角度出发,提升生活品质和卫生环境。无论打造哪种路径,都应该是原地更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只有尊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改造才可能走得更远,更符合街坊大众的集体记忆和生活轨迹。(南山)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