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上合组织发展 建设新型文明观的实践和示范平台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李澜涛 发表时间:2018-06-16 15:19

【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③】

编者按: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推动峰会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引领上海合作组织迈上新起点。为了深入学习贯穿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精神,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划推出系列解读文章,邀请北师大“一带一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从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生态合作、农业合作、文化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同角度,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意义作充分阐释。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 李澜涛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面对局部战乱、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现实问题,进而正确处理不同国家、制度乃至文明间的关系、促进世界共同进步发展,严峻而更为紧迫地摆在世界面前,亟须全球性解决方案。在此方面,中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近日在青岛召开的上合组织相关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些论述集中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着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并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秉持的文明观。

成立17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在努力践行着这种新型文明观所代表的理念。上合组织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和互利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对外倡导新安全观,对内坚持“上海精神”,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封闭、排他的组织,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不以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乃至文明形态作为划分依据。这与国际上一些往往以对抗作为基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贯穿其间作为主线的政治、军事同盟类组织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些组织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实质上是代表旧的文明观,固守于特定的文化或者意识形态,带有狭隘、封闭、对抗甚至是侵略性,倘若这种文明观支配着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那么世界将走向何方便可想而知,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文明观的指引下,上合组织在实践中创造了新型国家关系准则,即所有成员国完全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协商解决各种问题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即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种理念不同于“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由此,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建设和谐地区和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说,这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表达了希望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系的愿望,就是最好的实践证明。

上合组织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合作需求上的差异,尊重彼此的自主选择,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和谐发展。上合组织成员在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将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旅游、青年、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进一步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尽心出力。

民心所向是前进的目标,正如同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相信,文明将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历史发展相伴而生,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如影随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着重要动力。人类历史的发展,深化着我们对文明演进规律的认识,也彰显着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

上合组织始终坚持以广阔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推动地区合作,无疑将成为向世界展示新型文明观思想内涵的实践和示范平台。

编辑: alan
数字报

推动上合组织发展 建设新型文明观的实践和示范平台

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李澜涛  2018-06-16

【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解读③】

编者按: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推动峰会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引领上海合作组织迈上新起点。为了深入学习贯穿习近平主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重要讲话精神,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划推出系列解读文章,邀请北师大“一带一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从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生态合作、农业合作、文化合作、新型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同角度,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意义作充分阐释。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 李澜涛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面对局部战乱、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现实问题,进而正确处理不同国家、制度乃至文明间的关系、促进世界共同进步发展,严峻而更为紧迫地摆在世界面前,亟须全球性解决方案。在此方面,中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近日在青岛召开的上合组织相关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些论述集中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着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并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秉持的文明观。

成立17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在努力践行着这种新型文明观所代表的理念。上合组织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和互利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对外倡导新安全观,对内坚持“上海精神”,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封闭、排他的组织,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不以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乃至文明形态作为划分依据。这与国际上一些往往以对抗作为基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贯穿其间作为主线的政治、军事同盟类组织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些组织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实质上是代表旧的文明观,固守于特定的文化或者意识形态,带有狭隘、封闭、对抗甚至是侵略性,倘若这种文明观支配着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那么世界将走向何方便可想而知,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文明观的指引下,上合组织在实践中创造了新型国家关系准则,即所有成员国完全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协商解决各种问题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即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种理念不同于“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由此,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建设和谐地区和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说,这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表达了希望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系的愿望,就是最好的实践证明。

上合组织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合作需求上的差异,尊重彼此的自主选择,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和谐发展。上合组织成员在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将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旅游、青年、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进一步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尽心出力。

民心所向是前进的目标,正如同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相信,文明将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历史发展相伴而生,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如影随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着重要动力。人类历史的发展,深化着我们对文明演进规律的认识,也彰显着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

上合组织始终坚持以广阔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推动地区合作,无疑将成为向世界展示新型文明观思想内涵的实践和示范平台。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