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抵学业”靠谱吗?
■高亚洲
近日,浙江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副院长的一段讲话视频在微博上热传,引发热议。这位副院长说:在学生的创业路上,学校的政策是非常给力的。在政策推出之前,有一个学生,他由于创业,7门课不及格,到最后学校研究给他如期毕业。不光如此,还推荐其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面对网友的争议,这位副院长还特地回应称,“在创业学院,学习好是好学生,创业成功是更好的学生”。
7门功课不及格,不仅能如期毕业,还能被推荐参评省优秀毕业生。这样的例子,估计会颠覆不少人的认知,莫非真的是成绩好不如赚钱好?近年来,创业一直是一个热词。应该说,创业不易,能在创业路上走出一条道的人,大多有着值得赞赏的品质。能在校选择创业的,不仅需要眼光,更是需要有勇气、毅力,这当然值得点赞。
但是,这能不能就说“创业好是比学业好更好”呢?能不能因为一个学生创业,挂科就无所谓,甚至还能评优呢?能不能用创业的业绩来换取“免修、免听甚至免考”的特权呢?应该说,在创业和学业之间,本就没有可比性。
据悉,这是一所高职院校,相比其他本科院校,可能会更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视频中的讲话者还是所谓创业学院的副院长,应该去理解他对创业的推崇。但是,既然是一所学校,学业永远是最根本的。即便是冠以“创业”这样的学院,也应该是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创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当然,为了体现学院特色,可以去安排创业实践,甚至鼓励学生尝试创业,这并不意味着,基础的学业教育就可以让位于创业。
更进一步来说,完成学业当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作为一所学校,为创业者大开方便之门没问题,但如果不顾挂科记录,而且还给予参评优秀毕业生,这首先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这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激励。试想一下,如果该校树立了这样“成绩好不如赚钱好”的典型,这会让更多的学生不管不顾地在创业路上冲撞。但创业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多少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撞得头破血流,最后不仅创业没有建树,学业也因此而荒废。
至于学校所说的“用创业的业绩来申请某些课程免修、免听、甚至免考”,言下之意就是鼓励学生直接跳过学技能的过程,直接去当老板。姑且不说这是否现实,这样本末倒置的逻辑,也是有问题的。其实,如果非要体现创业的特色,完全可以设立创业实践的课程,一来可以让学生修学分,二来可以增加教学指导的环节,减少失败率。于此而言,这种“创业抵学业”的校规,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