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学位论文造假需有长效震慑机制

来源:金羊网 作者:阅尽 发表时间:2018-07-20 11:00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通知不但要求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撤销学历学位证书等处分,且对出现学位论文造假的学位授予单位及负责人等均要问责,甚至核减招生计划、暂停或撤销授予学位资格。

对近年频频引发舆论热议的剽窃、抄袭论文,以及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已多次发文要求整治。此次教育部又针对学位论文的买卖、代写行为部署专项检查,足见此类歪风已到非刹不可的地步。

此前,曾有机构对数百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其中31.13%表示考虑过找人代写论文,更有73.9%的大学生表示身边有论文代写现象。而在无所不能的网络上,买卖、代写论文已成为公开的“生意”,那些懒得动手或能力不足但又想混文凭的人,只要肯花钱,很容易在网上找到“枪手”。《中国科学报》曾有报道称,中国的代写论文产业的产值已超过10亿元。

数据虽未必完全准确,但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文造假和代写等学术舞弊行为之盛。流风所及,甚至浸洇到国际学术界,这对我国学术诚信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诚然,论文造假等学术舞弊现象并非中国特有,国外也时有报道。只是,它在许多国家往往被视为可耻的诚信污点,涉事者要承担严重后果,不仅身败名裂,还会被单位扫地出门。而在我国,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显然轻描淡写得多。有些学校,学术诚信教育缺失,对论文的原创性及真实性把关不严,即便发现了论文造假或作弊,也常大事化小,息事宁人。如此一来,论文造假现象难免暗流涌动,甚而半公开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某些官员和老板兴起到大学读学位拿博士文凭之风。有的学校为了迎合权贵,不惜降低招录门槛。入学后,不管是否上过几堂课,读过几本书,但只要有论文充数,就照授学位。在近年落马的诸多官员中,很多戴着博士帽,且多数是边工作边读博,两三年就获学位,有的还是“跨界博士”,这样的学位论文究竟多少是自己所写,恐怕只有天知道。可以说,官员读博,最为舆论所诟病。

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等学术舞弊现象,在我国可以说已根深蒂固,个中既有学术诚信的观念阙如,亦有查处、惩治制度的薄弱。因此,单靠一两次的专项整治,显然不足以根治,必须建立长效的震慑机制:一则要把学术诚信当作基础性工程来抓,让学术舞弊可耻的观念深入到学生和教师的骨髓。二则对学术造假零容忍,视作不可触碰的底线,胆敢违犯者必受严处。同时,强化监管,减少漏洞,用完善的制度让学术造假者无隙可钻。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 alan
数字报

严惩学位论文造假需有长效震慑机制

金羊网  作者:阅尽  2018-07-20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通知不但要求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撤销学历学位证书等处分,且对出现学位论文造假的学位授予单位及负责人等均要问责,甚至核减招生计划、暂停或撤销授予学位资格。

对近年频频引发舆论热议的剽窃、抄袭论文,以及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已多次发文要求整治。此次教育部又针对学位论文的买卖、代写行为部署专项检查,足见此类歪风已到非刹不可的地步。

此前,曾有机构对数百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其中31.13%表示考虑过找人代写论文,更有73.9%的大学生表示身边有论文代写现象。而在无所不能的网络上,买卖、代写论文已成为公开的“生意”,那些懒得动手或能力不足但又想混文凭的人,只要肯花钱,很容易在网上找到“枪手”。《中国科学报》曾有报道称,中国的代写论文产业的产值已超过10亿元。

数据虽未必完全准确,但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文造假和代写等学术舞弊行为之盛。流风所及,甚至浸洇到国际学术界,这对我国学术诚信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诚然,论文造假等学术舞弊现象并非中国特有,国外也时有报道。只是,它在许多国家往往被视为可耻的诚信污点,涉事者要承担严重后果,不仅身败名裂,还会被单位扫地出门。而在我国,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显然轻描淡写得多。有些学校,学术诚信教育缺失,对论文的原创性及真实性把关不严,即便发现了论文造假或作弊,也常大事化小,息事宁人。如此一来,论文造假现象难免暗流涌动,甚而半公开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某些官员和老板兴起到大学读学位拿博士文凭之风。有的学校为了迎合权贵,不惜降低招录门槛。入学后,不管是否上过几堂课,读过几本书,但只要有论文充数,就照授学位。在近年落马的诸多官员中,很多戴着博士帽,且多数是边工作边读博,两三年就获学位,有的还是“跨界博士”,这样的学位论文究竟多少是自己所写,恐怕只有天知道。可以说,官员读博,最为舆论所诟病。

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等学术舞弊现象,在我国可以说已根深蒂固,个中既有学术诚信的观念阙如,亦有查处、惩治制度的薄弱。因此,单靠一两次的专项整治,显然不足以根治,必须建立长效的震慑机制:一则要把学术诚信当作基础性工程来抓,让学术舞弊可耻的观念深入到学生和教师的骨髓。二则对学术造假零容忍,视作不可触碰的底线,胆敢违犯者必受严处。同时,强化监管,减少漏洞,用完善的制度让学术造假者无隙可钻。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