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扩大开放 实现合作共赢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发表时间:2018-08-23 14:39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深入领会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涵和重点,有利于更好理解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顺应全球化大势拥抱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顺应全球化大势拥抱世界的40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的坚定决心。中国如此重视开放的原因在于,近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开放不仅在实践中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尽管当代国际贸易等开放经济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但总体上看,开放主要具有三方面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提高世界资源配置效率。世界主要国家进行开放合作,可以促进资源、资本、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配置,以此推动全球经济更快发展。二是有助于提高国际分工水平,推动各国生产力发展。如果没有开放,那么各国企业主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而通过开放合作,各国的企业将面临来自全球企业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由此会倒逼企业更加关注创新,促进企业深化产业链、价值链等合作,推动生产力更快发展。三是有助于延伸及拓展企业的市场边界,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迅速发展。

  为何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在近几十年来会出现加速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科技革命缩短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通信成本及交通距离,世界成为“地球村”,为开放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深化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为开放合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世界主要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为开放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市场基础;冷战的结束,为开放合作营造了和平的发展环境;二战后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为支柱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确立,为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上述条件下,跨国企业携带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投资,成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深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顺应全球化大势,大致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一是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主要是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二是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的阶段,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三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开放阶段。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二战以来所构建的全球经贸体系的里程碑事件,此后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稳步下降,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国际规则的法律体系。对外开放助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同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也在增强。

  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们既要看到,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也要看到,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对深化开放合作人为设置障碍,给全球治理带来重大挑战,也增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看,全球开放合作和中国对外开放都面临着复杂的新形势:一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新旧动能转换仍有待推进。二是全球化波折及不平衡发展的问题突出,经济全球化遭遇了新的挑战。三是世界格局调整引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诉求加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世界格局加快调整,如何改革现有国际体系以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效率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全球开放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中国倡导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已经步入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源于在改革开放中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而持续释放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同时,经贸体量的较快增长客观上要求中国在全球开放合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也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创造了重要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深入领会这一战略部署,不仅要分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深刻内涵,还要厘清其重点内容。

  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在开放布局上,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在开放方式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国际经贸发展空间。在开放水平上,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在治理机制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源于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开放诉求,又源于全球开放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当前中国物质基础更加雄厚、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综合优势明显。与此同时,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的挑战较为突出,国际经贸话语权亟待提升,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能力有待增强,外贸体制和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进。针对当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针对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及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的新背景,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其次,针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及全球化的新动向,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第三,针对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及经济金融风险波动,促进经济金融安全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保障。

  践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为此,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践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其一,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格局,及时总结自贸试验区的经验,积极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一大批制度成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二,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其三,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中国应做好长期准备,加强人才及智力储备,稳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编辑:Qiudong
数字报

继续扩大开放 实现合作共赢

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8-08-23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深入领会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涵和重点,有利于更好理解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顺应全球化大势拥抱世界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顺应全球化大势拥抱世界的40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的坚定决心。中国如此重视开放的原因在于,近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开放不仅在实践中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尽管当代国际贸易等开放经济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但总体上看,开放主要具有三方面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提高世界资源配置效率。世界主要国家进行开放合作,可以促进资源、资本、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配置,以此推动全球经济更快发展。二是有助于提高国际分工水平,推动各国生产力发展。如果没有开放,那么各国企业主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而通过开放合作,各国的企业将面临来自全球企业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由此会倒逼企业更加关注创新,促进企业深化产业链、价值链等合作,推动生产力更快发展。三是有助于延伸及拓展企业的市场边界,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迅速发展。

  为何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在近几十年来会出现加速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科技革命缩短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通信成本及交通距离,世界成为“地球村”,为开放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深化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为开放合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世界主要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为开放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市场基础;冷战的结束,为开放合作营造了和平的发展环境;二战后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为支柱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确立,为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上述条件下,跨国企业携带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投资,成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深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顺应全球化大势,大致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一是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主要是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二是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的阶段,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举措。三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开放阶段。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二战以来所构建的全球经贸体系的里程碑事件,此后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稳步下降,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国际规则的法律体系。对外开放助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同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也在增强。

  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们既要看到,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也要看到,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对深化开放合作人为设置障碍,给全球治理带来重大挑战,也增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看,全球开放合作和中国对外开放都面临着复杂的新形势:一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新旧动能转换仍有待推进。二是全球化波折及不平衡发展的问题突出,经济全球化遭遇了新的挑战。三是世界格局调整引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诉求加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世界格局加快调整,如何改革现有国际体系以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效率的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全球开放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中国倡导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已经步入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源于在改革开放中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而持续释放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同时,经贸体量的较快增长客观上要求中国在全球开放合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也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创造了重要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深入领会这一战略部署,不仅要分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深刻内涵,还要厘清其重点内容。

  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在开放布局上,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在开放方式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国际经贸发展空间。在开放水平上,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在治理机制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源于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开放诉求,又源于全球开放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当前中国物质基础更加雄厚、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综合优势明显。与此同时,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的挑战较为突出,国际经贸话语权亟待提升,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能力有待增强,外贸体制和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进。针对当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针对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及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的新背景,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其次,针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及全球化的新动向,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第三,针对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及经济金融风险波动,促进经济金融安全成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保障。

  践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为此,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践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其一,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格局,及时总结自贸试验区的经验,积极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一大批制度成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二,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其三,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中国应做好长期准备,加强人才及智力储备,稳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编辑:Qiudong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