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在元宵节与现代生活方式的邂逅中积淀文化自信

来源:金羊网 作者:樊树林 发表时间:2019-02-18 07:28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更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欢庆的节日。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在互联网已经嵌入公众生活的背景下,元宵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那些流传下来的习俗,更应该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传承和保留下来,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去影响年轻一代,传播到更广阔的领域,以在传承和创新中积淀我们的文化自信。

传统节日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元宵节拥有庞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佳节之际,各地都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逛花市等传统习俗,尽管这些习俗是从农耕时带衍生而来,但即便到现在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一个“闹”字更揭示元宵节日文化的“核”——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这一天,政府取消宵禁,以往足不出户的女子可以上街赏灯等,让人们在时间、空间、生活内容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了难得的自由。无论是汤圆寄寓的“团团圆圆”,抑或闹花灯、扭秧歌的“红红火火”,还是“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自由,都是千百年来群众的美好期盼,都寄托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节日文化是现代人触摸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密码,揭示着古人宝贵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在遗留下来的习俗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均可探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像元宵节文化等类似的节日文化也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一些形式也正在边缘化,特别是占主流人群的年轻一代,娱乐方式目前更加多元化,而猜灯谜、舞狮、庙会等对他们的吸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此种情形也不免令人忧心忡忡。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如何创新宣传方式更精准、更生动、更具时代性的解读和诠释元宵文化,让更多的群体有参与感、快乐感和认同感,是庄严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层面的担当。

传统节日文化只有做到与时代并行才能迸发活力,只有让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美好邂逅才能“绵延不绝、长盛不衰”。这几年,传统的闹元宵正悄然在网络上焕发出了生机,吸引了年轻一代的眼眸。在“网络中国节·元宵”的页面上,海内外的网友们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了传统节日的一样和内涵。无论是惟妙惟肖的元宵节表情包,还是各地绚丽的花灯,还是网上网友们踊跃猜灯谜……元宵节就“闹”出了更多文化味,融入了更多现代味道。为营造红火、热闹的节庆氛围,今年元宵节期间,北京市进一步延续老传统、创意新设计,围绕“新春庙会”“冰雪冬奥”“魅力非遗”“新潮过节”,设计了庙会过大年、广播过大年、电视机前过大年、影剧院中过大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九大品类的文化活动,相信也能唤起更多人心中的文化自觉吧。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与外来干预相比,一种文明的存续更多地取决于自身演化的方向。只有让类似传统的元宵佳节与现代生活方式美好相遇,我们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满血复活”,继而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和空间。而这还需要我们走很远的路,一方面,需要真正去尊重和保留传统文化习俗的载体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在呈现手段上进行创新,让传播方式更加接地气、融入时代味,以激发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在民俗游受到公众推崇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倾向性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培养更多民俗文化的专业人才,开发迎合现代人心理和精神需求的衍生文化产品,并推动有资质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企业主导,挖掘并释放出其潜在的文化旅游价值;第三,教育部门应强化民俗文化融入教材课程的力度,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及早扎根。

文化自信是由内而外的文化自觉。只有我们认真去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节日文化,并将其与现代文明方式和生活方式交相辉映,我们的文化才不会面临断层危机,我们才能积淀起更强大的文化自信!

(金羊网文/樊树林)

编辑: alan
数字报
【新春走基层】在元宵节与现代生活方式的邂逅中积淀文化自信
金羊网  作者:樊树林  2019-02-18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更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欢庆的节日。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当下,在互联网已经嵌入公众生活的背景下,元宵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那些流传下来的习俗,更应该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传承和保留下来,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去影响年轻一代,传播到更广阔的领域,以在传承和创新中积淀我们的文化自信。

传统节日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元宵节拥有庞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佳节之际,各地都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逛花市等传统习俗,尽管这些习俗是从农耕时带衍生而来,但即便到现在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一个“闹”字更揭示元宵节日文化的“核”——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这一天,政府取消宵禁,以往足不出户的女子可以上街赏灯等,让人们在时间、空间、生活内容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了难得的自由。无论是汤圆寄寓的“团团圆圆”,抑或闹花灯、扭秧歌的“红红火火”,还是“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自由,都是千百年来群众的美好期盼,都寄托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节日文化是现代人触摸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密码,揭示着古人宝贵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在遗留下来的习俗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均可探寻。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像元宵节文化等类似的节日文化也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一些形式也正在边缘化,特别是占主流人群的年轻一代,娱乐方式目前更加多元化,而猜灯谜、舞狮、庙会等对他们的吸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此种情形也不免令人忧心忡忡。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如何创新宣传方式更精准、更生动、更具时代性的解读和诠释元宵文化,让更多的群体有参与感、快乐感和认同感,是庄严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层面的担当。

传统节日文化只有做到与时代并行才能迸发活力,只有让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美好邂逅才能“绵延不绝、长盛不衰”。这几年,传统的闹元宵正悄然在网络上焕发出了生机,吸引了年轻一代的眼眸。在“网络中国节·元宵”的页面上,海内外的网友们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了传统节日的一样和内涵。无论是惟妙惟肖的元宵节表情包,还是各地绚丽的花灯,还是网上网友们踊跃猜灯谜……元宵节就“闹”出了更多文化味,融入了更多现代味道。为营造红火、热闹的节庆氛围,今年元宵节期间,北京市进一步延续老传统、创意新设计,围绕“新春庙会”“冰雪冬奥”“魅力非遗”“新潮过节”,设计了庙会过大年、广播过大年、电视机前过大年、影剧院中过大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九大品类的文化活动,相信也能唤起更多人心中的文化自觉吧。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与外来干预相比,一种文明的存续更多地取决于自身演化的方向。只有让类似传统的元宵佳节与现代生活方式美好相遇,我们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满血复活”,继而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和空间。而这还需要我们走很远的路,一方面,需要真正去尊重和保留传统文化习俗的载体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在呈现手段上进行创新,让传播方式更加接地气、融入时代味,以激发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在民俗游受到公众推崇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倾向性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培养更多民俗文化的专业人才,开发迎合现代人心理和精神需求的衍生文化产品,并推动有资质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企业主导,挖掘并释放出其潜在的文化旅游价值;第三,教育部门应强化民俗文化融入教材课程的力度,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及早扎根。

文化自信是由内而外的文化自觉。只有我们认真去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节日文化,并将其与现代文明方式和生活方式交相辉映,我们的文化才不会面临断层危机,我们才能积淀起更强大的文化自信!

(金羊网文/樊树林)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