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琪
昨日报载,城市更新将是广州老城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着力点。今年沿江西路会进行改造,提升业态,摆脱发展传统专业市场;对标上海“外滩”标准精心打造,完成立面整饰、光亮工程,实现整体面貌提升。沙面—沿江西路历史风貌景观带要成为广州“外滩”和“城市会客厅”。
作为广州近代经济和文化样本的所在地,沙面到长堤的历史景观在国内也是闻名的。至于对标上海外滩的想法,也已经不是今天才有。但是着眼现实,这个区域至少面临着三大困局,正是这些困局阻碍着改造的实现。
首先,新经济形态是从西向东阶梯式转移的。在经历市场淘汰和选择后,相对落后的货运批发物流在这20多年来,成为了这一带的主体产业。因为房租更低,这个产业包容的是低端的消费力、劳动力和商品力。由于没有高端职业和消费可选择,新兴阶层和新富人群难免会逐渐迁离。为了防止城市更新变成无源之水,产业的转型和重新选择是根本之计。
其次,老城区道路狭窄,难有拓宽的余地,仅有的内环路和人民路高架都是重要的干线。如果把干线去掉,老城区塞车会更严重。因此即使高架桥再负面,也不该单纯为了旅游景观而拆桥。
再有,沿江路一带的旅游观光,难以聚集人气,也是和这个区域的旅游资源体量有关的。按历史溯源,这里确实是近代史的宝库。但现实环境下,除了几栋标志建筑,大部分老建筑都欠缺旅游的兴奋点。除非是近代史的爱好者,一般旅游者很难兴起观光体验的念头。
因此,“广州外滩”当前的局面不能仅仅靠灯光外墙,更要从游客和市民的内心真正需求出发去打造和考虑。没有人喜欢在批发市场的气味中享受历史,也没有人喜欢和货运车辆挤在一条路上去观光。
如果要对标外滩,首要的是发挥市场优势,引导有实力的开发商进驻,从关键区域起步进行小范围尝试。通过引入高档餐饮和文旅项目,重新树立外滩区域的新形象。其次,要对老字号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新包装,跟上时代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产业的转型要保持力度,新产业才有新人群,新人群才有新动能。除了吸引观光客,做旅游文章,广州本地的客源也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