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3月5日人民网)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历史和现实中不难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在跌宕起伏中不断发展,在大浪淘沙中不断提升,才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铸就了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精神。诚然,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厚植文化根基传播时代风韵。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文艺无疑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气。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脱贫攻坚的不竭源泉,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唯有广大文艺工作者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厚植文艺根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时代需要文化巨人和文化巨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巨大的文化力量。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要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这是对人民的真爱、挚爱,也是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唯有用好文艺这个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让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也正因为有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才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才有了当前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火炬和勇攀高峰的信心。厚植文化根基,切实满足人民精神需要,定能以高质量文化成果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金羊网 文/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