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英雄“五个故事”的启迪

来源:金羊网 作者:安子州 发表时间:2019-06-13 09:04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屡立战功,夙夜在公,克勤克俭,深藏功名,本色不改......95岁老党员张富清英雄人生的感人事迹,集中彰显了奉献精神和信仰力量的优秀品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光辉旗帜。学习张富清,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擎信仰火炬与时代同行。

“两封电报”彰显一片赤诚之心。1960年初夏,不到20天的时间里,陕西汉中老家连续给张富清发了两封电报,一次是因为母亲病危,一次是因为母亲过世。“我不能考虑家事和私事,任何时间我都要考虑党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的我就做,不符合的我就坚决不做。”忠孝两难全时,质朴却又闪亮的话语直抵我们心间。在他看来,“对党忠诚”是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和素养,其坚守岗位的实际行动昭示了一个朴素道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不忘初心听党话,不负入党的誓言,保持信念之光不灭,让信仰之树常青。 

“爱情的原色”诠释浓浓家国情怀。“有么子(什么)后悔呢?党叫他往哪里走,他就往哪里走。反正跟随他了,他往哪里走,我就往哪里走。”无论是回乡探亲和孙玉兰第一次见世面时的低调本分,还是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县工作的忠诚执着;无论是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的无私奉献,还是离休生活三十多年和妻子相濡以沫的至真情感……妻子的理解支持、丈夫的忠诚担当,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他们的内在品格,从张富清的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无数先锋模范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搪瓷缸”体现艰苦朴素品格。一只国家慰问的搪瓷缸补了又补,不能再用,他还是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这只搪瓷缸,也是张富清一生艰苦朴素的最好体现。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来凤县原教委主任向致春每次去家访他的小儿子和小女儿,其饭桌上总是“老三样”:青菜、馒头、油茶汤;他衣服的袖口都烂了,还在穿;儿子给他买的新衣服,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六十多年来,张富清一家始终克勤克俭。党员干部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他那样艰苦朴素,不计个人得失,时刻保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矢志奉献的优秀品质和永不褪色、执着坚守的高尚品格。

“再冲锋”折射奋斗不息精神。“战争年代腿没掉,和平时期腿却掉了。”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他在革命战争时期“突击队员精神”的延续。“我每天坐在轮椅上,就要给国家找麻烦,给家人添负担。我不能影响下一代的工作,拖累他们照顾我。我要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愿意做。”遇到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张富清始终没有忘记“突击队员精神”,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时值88岁高龄的他,再次冲锋,并且再次取得了胜利。党员干部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永葆生机与活力,拿出顽强的意志去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突击队员”。

“锁药记”释放清廉人格魅力。“你不能吃。我的药是国家买的,你们的药都是自费的。病情不一样,我的药也不一定适合你……”“我是离休人员,我的药费是公家报销的,只能我个人用,家里人不能享受。不能占国家的便宜。”作为离休干部,张富清给家里定了一条规矩:任何人不能吃自己的药。此外,为了给国家节约,他还背着家人给医生提要求,自己也用3000元的晶体。先想着国家,想着组织,而把自己摆在次要位置——这就是老英雄张富清的精神境界。党员干部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要像莲花那样洁净,不贪不占,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

“党的干部,要把位置‘站’正。”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英雄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甘于奉献,把激发出来的热情、干劲转化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金羊网 文/安子州)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老英雄“五个故事”的启迪
金羊网  作者:安子州  2019-06-13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屡立战功,夙夜在公,克勤克俭,深藏功名,本色不改......95岁老党员张富清英雄人生的感人事迹,集中彰显了奉献精神和信仰力量的优秀品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光辉旗帜。学习张富清,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擎信仰火炬与时代同行。

“两封电报”彰显一片赤诚之心。1960年初夏,不到20天的时间里,陕西汉中老家连续给张富清发了两封电报,一次是因为母亲病危,一次是因为母亲过世。“我不能考虑家事和私事,任何时间我都要考虑党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的我就做,不符合的我就坚决不做。”忠孝两难全时,质朴却又闪亮的话语直抵我们心间。在他看来,“对党忠诚”是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和素养,其坚守岗位的实际行动昭示了一个朴素道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不忘初心听党话,不负入党的誓言,保持信念之光不灭,让信仰之树常青。 

“爱情的原色”诠释浓浓家国情怀。“有么子(什么)后悔呢?党叫他往哪里走,他就往哪里走。反正跟随他了,他往哪里走,我就往哪里走。”无论是回乡探亲和孙玉兰第一次见世面时的低调本分,还是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县工作的忠诚执着;无论是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的无私奉献,还是离休生活三十多年和妻子相濡以沫的至真情感……妻子的理解支持、丈夫的忠诚担当,家国情怀早已成为他们的内在品格,从张富清的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无数先锋模范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搪瓷缸”体现艰苦朴素品格。一只国家慰问的搪瓷缸补了又补,不能再用,他还是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这只搪瓷缸,也是张富清一生艰苦朴素的最好体现。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来凤县原教委主任向致春每次去家访他的小儿子和小女儿,其饭桌上总是“老三样”:青菜、馒头、油茶汤;他衣服的袖口都烂了,还在穿;儿子给他买的新衣服,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六十多年来,张富清一家始终克勤克俭。党员干部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他那样艰苦朴素,不计个人得失,时刻保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矢志奉献的优秀品质和永不褪色、执着坚守的高尚品格。

“再冲锋”折射奋斗不息精神。“战争年代腿没掉,和平时期腿却掉了。”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他在革命战争时期“突击队员精神”的延续。“我每天坐在轮椅上,就要给国家找麻烦,给家人添负担。我不能影响下一代的工作,拖累他们照顾我。我要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愿意做。”遇到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张富清始终没有忘记“突击队员精神”,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时值88岁高龄的他,再次冲锋,并且再次取得了胜利。党员干部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永葆生机与活力,拿出顽强的意志去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突击队员”。

“锁药记”释放清廉人格魅力。“你不能吃。我的药是国家买的,你们的药都是自费的。病情不一样,我的药也不一定适合你……”“我是离休人员,我的药费是公家报销的,只能我个人用,家里人不能享受。不能占国家的便宜。”作为离休干部,张富清给家里定了一条规矩:任何人不能吃自己的药。此外,为了给国家节约,他还背着家人给医生提要求,自己也用3000元的晶体。先想着国家,想着组织,而把自己摆在次要位置——这就是老英雄张富清的精神境界。党员干部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要像莲花那样洁净,不贪不占,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

“党的干部,要把位置‘站’正。”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英雄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甘于奉献,把激发出来的热情、干劲转化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金羊网 文/安子州)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