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长期向好的趋势,是中国经济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结晶、厚积薄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中华儿女的不断奋斗下,中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行驶在快车路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数据显示: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倍;全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3352亿元,年均增长12.5%,增长了近3000倍。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点主要是依托对外贸易,这样的经济增长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值得欣喜的是,当前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出口贸易向内需发展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对外部门报告》显示,近10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已大幅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今年一季度,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比GDP增速快0.4个百分点。数据证明,中国经济发展已减少对投资、出口的依赖,更注重内需市场,这种转变将推动中国经济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更具有韧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党中央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办了很多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解决了很多农民群众牵肠挂肚的难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推动脱贫攻坚迈出了大步子,开创出了新局面。40年里,中国脱贫数字达到7.4亿人,占全球减贫总数70%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贫困发生率下降94.4%,可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前,面对经济放缓的压力,党中央通过减税降费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市场信心和经济增长后劲。今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仅企业所得税减税这一项政策,便惠及1798万家企业,98%为民营企业。国家统计局对9省份311家企业的调研显示,在减税红利中,七成以上用于企业研发、技改和扩大再生产再投资,并明显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也是今年1月1日起,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在个税中扣除。这些降税举措作为主要的财政政策,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减少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发展,尤其是当前经济环境颇为复杂的背景下,能够增强企业的信心;对个人而言,降低税负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扩大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提振经济。
总而言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只要坚持走高质量、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真正释放出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在经济发展中展现出了大海般的气质。
(金羊网文/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