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其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甲骨文是千年中华文明的鲜明标志。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态、王室宗法、占卜制度、社会构成等日常生活状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不仅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而且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可谓是中华文明符号和文化的标志,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甲骨文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前不久,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从文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无论是甲骨文经过一脉相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还是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其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为后人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现场,能够让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华文化有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让中国文化自信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
甲骨文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说,让甲骨文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必须要持续加大对甲骨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让甲骨文研究工作后继有人,防止出现“人才断层”。在此基础上,要推进著录考释,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研究实现新突破,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推进活化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国际交流,不断彰显甲骨文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站在新的起点,要以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为契机,在传承中华基因中坚守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金羊网 文/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