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昭通市镇雄县罗坎镇茶蔚村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姜同勋拒绝签字脱贫的通报》。通报指出,此前,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评议会研判预脱贫对象,一致认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姜同勋一户达到脱贫标准,可以脱贫。但当片干部通知本人到村委会签字认可时,姜同勋拒绝签字认可。
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短视频曾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视频中,云南墨江扶贫工作者李波说的一席话引发网友的强烈认同:“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
无论是“拒绝签字脱贫”,还是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其背后都说明了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他们虽然在经济上“脱贫”,但思想上还十分“贫瘠”,缺少主动脱贫的动力,思想没有“脱贫”。可见,“精神原因所致贫困”比“物质原因所致贫困”更具隐蔽性和传播性,其危害更大,脱贫难度也更长期和艰巨。
俗话说,“治漏屋必始自房梁”。意思是如果房子的梁木不坚固、不硬实,即便“翻瓦”再频繁,也会逢雨必漏。同理,扶贫工作如果一味靠“翻瓦”支撑,而找不准脱贫的“房梁”,即便一时能够“遮风避雨”,但最终难以逃脱“崩塌”的命运。因此,摆脱贫困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业、社会的事业,更是贫困群众自己的事业。
“扶贫”只是“脱贫”的外在动力,谁也叫不醒装睡的人,只有唤醒贫困群众的“志”,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才能有效、才能牢固、才能可持续。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此,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还需打出“组合拳”。一方面,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要做好思想引导,只有当贫困人口意识到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可能、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努力摆脱长期贫困才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扶贫过程中,帮扶干部也不能一味怪贫困户“太懒”,而要多寻找发展路子、多想致富点子,扑下身子、真刀真枪带领贫困群众苦干实干,并着重发挥好产业扶贫的“引擎”功能,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等靠要”实现不了真脱贫,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群众也要摒弃“靠在墙根晒太阳,伸着手来要救济”的“懒汉”思维,要拿出一股“精气神”,像兰考脱了贫的群众说的那样:“贫困不能怨天怨地怨政府,脱贫致富也是老百姓自己的事,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咱们心里转过弯,往脱贫致富上使足劲,哪有过不上的好日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不能有半点懈怠。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既引导其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又精准帮扶,“扶上马送一程”,这样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进而坚决啃下扶贫脱贫这块“硬骨头”。(金羊网文/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