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对坚定不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就是抢占创新发展战略的先机。大国之间,无论是国家硬实力还是软实力较量,都显著表现在创新能力之争,核心在于科技和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是科技创新、技术专利和著作版权的结晶。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从源头上保护创新、从根本上保障创新、从实质上激励创新。当前,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意见》的出台,对于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和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制度约束,确立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导向。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步骤创新是不够的,唯有全过程贯彻、全方面部署、全方位推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的产生,不是创新的完成。如同一瓶新酿的美酒,没有瓶盖的保护,再好的酒也会挥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充分发挥好制度的“瓶盖”作用,切实保障创新,防止“假酒”“勾兑”等侵权产品出现;真正激励创新,避免创新的“酒香”挥发殆尽。落实《意见》,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严格规范证据标准、强化案件执行措施、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扬起制度“风帆”,用法治“护航”创新行稳致远。
加强社会监督共治,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与每一位中华儿女息息相关。创新从来不止是科学家的使命,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梦想,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正因如此,保护创新、保障创新,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织牢织密社会监督网,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模式、加强专业技术支撑。我们既要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要全力支持社会监督人民共治,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有力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基础才能稳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约154万件,占全球总量的46.4%,数量居全球第一;同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8万件,同比增长9.1%,实现“十三五”以来最快增速……从中国智慧到中国智造,中国创新成绩节节攀升,离不开强大的“基础引擎”。我们要以《意见》为纲,不断夯实硬基础和软实力,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在信息化中实现高效化;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维权实践中的作用;加大资源投入和支持力度,提升自我维权能力和水平。让创新要素涌流,做好保护与开发的结合文章,推动知识产权成为可再生能源,释放巨大驱动力。
唯有创新活水来。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成就力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保护创新的一池清水,为保障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士气、鼓干劲、解难题、促发展。我们要不折不扣抓好《意见》落实,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金羊网文/曾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