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从获奖项目中可以看出,在创新驱动下,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机械装备、新ー代半导体照明、航空安全和飞机制造等重要领域,涌现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时代潮流做出的一个光辉论断,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强调的是创新的战略地位,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撬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取得了“嫦娥”探月、“长五”飞天、“蛟龙”入海、航母入列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不仅如此,我国还在其他领域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提升至第14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国内生产总值接近百万亿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第一动力”,一方面是对旧中国的磨难史总结出的深刻教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状况的深刻反思。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传统发展的动力每况愈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捉襟见肘,加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朝着深度发展,许多全球性难题纷至沓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是由于高瞻远瞩,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如何强化“第一动力”提出了许多切中要害的“金玉良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与此同时,党中央推出了诸多有利于“第一动力”发力的创举: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多年来束缚创新的障碍正在逐步打破;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对分散在40多个部门的近百项科技计划进行优化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浪费、低效的顽疾已得到明显改善。
这些年来,我国的创新成果虽然丰硕,习近平总书记却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
承认不足就是前进的前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许多企业已尝到了“第一动力”的甜头,正在加足马力在创新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可是,有的企业的“第一动力”还不够足,原因是诸多因素捆住了他们的手脚:经费紧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风险大……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想方设法消除这些痛点和难点,只有这样,“第一动力”才会有永远强劲的动力。(金羊网文/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