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来到15年前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地方——安吉余村,调研绿色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情况。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到福建工作期间,就反复强调,资源开发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从在浙江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到担任总书记之后,把生态文明观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位置,多次阐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让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强化生态理念,打好“绿色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浙江安吉县余村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转型,依托“竹海”资源优势,完美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福建龙岩长汀县南坑村坚持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与致富共赢的发展路子,做好“山上、大田、旅游”三篇文章;三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造林112万亩,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护好、利用好,才能引领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吃好“生态饭”。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江苏淮安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注册“扁担村”“扁担河”“扁担印象”等系列商标产品50多个,有效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就业致富奔小康;福建持续推进“绿盈乡村”建设,不仅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让美丽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各地纷纷调结构、转方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携手前行,给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和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抓实生态治理,留足“子孙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颁布,以考核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生态环境“公地悲剧”;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可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加以保护,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决不能以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可见,各地要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金羊网文/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