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三晋大地山峦叠翠,万物勃发。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和省长林武陪同下,先后来到大同、太原等地,深入农业产业基地、移民新村、文物保护单位、改革示范区和企业等,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调研。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着我们应对问题的勇气,考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治理能力。同时,危中有机,新冠肺炎疫情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冲击,也让全国上下似乎在一刹那间陷入了“天昏地暗”。然而,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的团结拼搏下,我们不仅从“被动”转向了“主动”,更挖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潜能,成为了新时期发展的“新动力”。要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尤其需要乘势而上,蹚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乘农业转型之势,让小产业浇灌脱贫“致富花”。传统的农业生产,只会让黄花依然是黄花,但是在有机化、标准化种植以后,黄花成为了脱贫致富的“黄金花”。习近平指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显然,黄花为地方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条新路,更让我们看到了这条农业转型之路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小产业”中也可以惠及“大民生”。
乘易地搬迁之势,让小房子晒出脱贫“新生活”。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通过“挪穷窝”“改穷业”“斩穷根”的方式,让贫困群众住上新居所,过上新日子。在搬迁户白高山家,习近平高兴地说,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现在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建房子、教技术、找致富门路,相信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让贫困群众“搬得了”,更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让贫困群众“稳得住”“过得好”,让每一间小房子里都能够飘散出幸福的味道。
乘文化扶贫之势,让小舞台提振脱贫“精气神”。每一个文化地点,都是展现一个地方文化的“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刻地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习近平来到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扶贫,不仅仅在于我们对一个地方文化的表面理解,更在于对这个地方文化内涵的深刻诠释,汲取文化的力量,提振脱贫精气神。
乘产业升级之势,让小科技变成发展“新引擎”。时代在进步,产业的发展要从“制造产业”向“智造产业”转变,能够主动地转型升级,才能盘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产业转型发展是当前发展的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必然,唯有依靠科技,把科技力转变为生产力,才能撬动经济发展。
乘生态保护之势,让小环保圆发展“绿色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要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注重小环保,才能够让绿色的梦想变成现实。习近平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要做好生态环境的治理,不仅仅需要在整治当前的生态问题上用心,也需要在弘扬生态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多下功夫,才能建设绿色发展环境,圆生态梦想。
国家发展是一盘“大棋”,是农业发展、脱贫攻坚、文化建设和绿色发展等各个方面组成的,要在新阶段更好推动“中国号”巨轮砥砺向前,尤其需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抢抓先机,书写更美好的中国发展篇章。(金羊网 文/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