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广州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返校的日子。当孩子们高高兴兴回到课堂,许多家长也露出笑容。同时,省内跟团旅游鸣锣开张,剧院、娱乐业等也有序复业。尽管疫情阴影未散,但生活正加速回归常态。
说是“回归”,实际是在走进新“生活常态”。中外专家均预言,人类要与病毒长期共存。现实确也如此。全球疫情仍未见转折点,而国内个别地区又现反弹。防疫要打持久战,看来确定无疑。
但生活要往前走,不能总被疫情“禁足”。尽量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加快社会经济步伐,是当下的紧迫课题。而若要如此,就须探索建立一种与病毒共存的正常社会机制和秩序。
因此,当孩子们回归课堂,他们并不只是读书,而应首先学好公共卫生知识,提高防护意识。从小懂得科学防疫,这既是强国,也是增强国民素质的重要内涵。其他各业也同样,要防疫复产两不误,着力创建疫情下的安全生产规程。高效控疫并降低对社会冲击,这才叫科学理性防疫。
当然,控疫的根本在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强健。全国两会将在本周召开,如何把疫情中暴露的卫生防疫短板补齐,增强全社会抗击风险的能力,这是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关键,不可拖延。这也是人们对今年两会的一大期盼。(阅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