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又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热点话题的契机。
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的肆虐,把本该在春天召开的全国两会推迟到这个夏季。今年参会的数千名代表委员中,不少来自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全程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切身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大的号召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正因为如此,疫情防控就成了代表委员竞相谈及的一个热门话题。
4月8日零点,经过76天的艰苦奋斗,湖北武汉这个曾经的疫情防控主战场终于烟消云散,往日的烟火气又重新出现,人们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纷纷走出家门,呼吸着自然的空气,体验着勃勃生机。如今,我国的疫情防控早已转入常态化,各方面的秩序也正在接近正常状态。在代表委员看来,之所以能夺取这个来之不易的战果,至少有三个原因。
科学防控是前提。抗击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学战。早在今年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随后,党中央又迅速做出了一系列的科学决策: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到提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党中央领导人民坚持科学防治,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封城”,全国31个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基层组织迅速采取疫情防治措施,14亿人过年不串门,4.2万余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力求不遗余力调配医疗资源、不放弃任何一个疑似患者,不留下任何一个疏漏。
科学救治是关键。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是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专家团队争分夺秒,废寝忘食,终于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救治法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研究出的“四抗二平衡”等救治模式,大大降低了ICU死亡率。武汉协和医院肿瘤院区和西院区均为危重患者定点医院,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占比高达87%,院长胡豫委员和他的团队持续加强科研攻关,积极推进托珠单抗、恢复期血浆输注等临床研究,效果明显。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代表团队和其他中医治疗团队一头扎进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最终筛选了一批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方药,让中医药扎扎实实打了一场漂亮仗。
科研攻关是核心。疫情防控是物理阻隔,科学研发是化学根除,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彻底终结疫情。3月16日20时18分,这个看似平常无奇的时间,却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原因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院士陈薇委员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科技部、卫健委等12个部门组建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5大主攻方向,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有力科技武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代表坦言:“疫情发生后,我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明确病毒、研发诊断试剂、开发疫苗、药物临床试验,为抗击新冠肺炎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羊网文/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