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中,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热门话题。今年更是如此。一方面,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众所周知,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招聘需求大幅下降,就业进程整体延后,广大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这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眼下,大学生春招季中的“金三银四”已经过去,但不少毕业生还在不停地投简历、笔试、面试,不少高校还在忙着线上的宣讲会和双选会,可以说,就业已成为高校现阶段难啃的“硬骨头”。
据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在春招季积极求职的应届生较去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其中,岗位收缩程度最大的是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应届生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50%。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委员说,这几年东北大学的就业率一直是上升的,而本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了两个多百分点。该校的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常被大家比喻成“漂亮的姑娘”,今年却有不少毕业生也愁“嫁”了。
在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委员看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方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而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对实施网络招聘、网络面试、网络签约的意愿不强,配合度不高。
解决今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部委、各地政府、高校已想了不少办法。比如,5月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启动了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并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升学扩招、充实基层专项计划、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重点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等。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破解“就业难”,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形成合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要进一步推动各地引才、留才激励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搭建平台,组织更多用人单位与高校开展供需对接,同时要呼吁用人单位主动转变招聘模式,采取网络宣讲、网上招聘、在线面试签约等工作模式,缩短实习期,尽快与学生达成意向并签约。
从高校层面来看,既要强化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又要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好就业创业课程培训,同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加大帮扶力度,实施一生一策,开展个性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此外,还要积极拓展高质量就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加大国企、名企、优企引入校园工作力度。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还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如今,虽然有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但也有许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是一种错位现象。随着未来我国新基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新行业,特别是在新基建基础上衍生出的新业态、新需求和新岗位会大量出现,需要各高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但要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创业者,使高层次人力资源可以支撑和引领创新国家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
从学生个人来看,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也十分重要。“非好工作不就业”的观念很不合时宜,应该先想法找到事做养活自己,然后再“骑驴找马”。其实,很多工作只有先去做了才知道合不合适,也才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金羊网 文/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