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高不高、成色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短板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在补短板上久久为功。
感悟伟大成就,补齐信心短板。“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12年底以来累计减少8239万人,脱贫成效举世公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幅改善……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成就,伟大成就提振伟大精神,在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的鼓舞下,我们定能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明晰短板弱项,补齐方向短板。“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正确的方向是到达成功彼岸的基础,补短板也必须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要瞄准“人群”短板,盯紧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主要是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入学难、住房难、饮水难等问题;要瞄准“区域”短板,盯紧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是解决“三区三州”地区、“三区三州”以外的中西部地区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问题以及巩固部分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地区的脱贫成果;要瞄准“领域”短板,盯紧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主要是防治大气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水平,防控化解金融风险。
把握三对关系,补齐方法短板。“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越是面对严峻形势、复杂局面,越要坚持科学方法论,解决过河的“船”和“桥”问题。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对“全面小康”要保持理性认识,这是国家整体目标,与发展不平衡的“个体现状”并不矛盾,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坚决克服平均主义。要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绝对标准是“硬杠杠”,此关不过、余关莫论,比如脱贫摘帽标准,不能提高也不能降低;相对标准则较为灵活,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如环境改善方面,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低于5%,这类指标将来还要持续改善。要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成色如何,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抓实关键重点,补齐落实短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下7个月的时间,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一鼓作气、连续作战,拿出硬举措、啃下“硬骨头”,坚决杜绝“数字”脱贫、“指标”脱贫、“虚假”脱贫,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着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动发展转型升级。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聚焦民生痛点难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加强社保领域监管执法,全面兜底贫困人口基本生活。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只要我们真抓实干、稳扎稳打,全力以赴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定能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金羊网 文/沐曦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