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夙伟 图/薛红伟
最近,一则视力障碍男童学习走盲道时,被占压盲道违停车辆阻挡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门高度重视,对占压盲道的机动车驾驶人依法予以处罚,并表示将持续加大对违法停车的治理工作。(7月12日天津日报)
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门处理十分及时,但是占压盲道的,何止只是机动车,处罚一个司机,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实际上,现在盲道被占用,几乎成了“常态”。而且,盲道还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养护不到位、残缺不全等诸多问题。
据统计,自国务院颁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后,国内省、地市、县级已出台475个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足以显示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或者说,残疾人的权益,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护。但显然,即便有法可依,无障碍设施现状的尴尬,依然是城市普遍的现象。
关爱残疾人,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尽自己所能,照顾残疾人,本来就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许多人仍然缺乏对残疾人群体发自内心的理解,于是,对残疾人的关爱,很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就如盲道,虽然盲道于城市道路,似乎已经是不可或缺,但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为了虚与应付而已。
应该说,现在国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的投入,已经体现出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步,但如专家所说,“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能单靠政府‘一厢情愿’,社会也需要发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对残疾人进行帮扶。”除了强化法律的规制和约束,更要提升全社会的公德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氛围,若此,才不会再有“视力障碍男童学走盲道受阻”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