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议题
8月11日,武汉餐饮业协会倡议的“N-1点餐模式”引发关注。武汉餐饮业协会向武汉所有的餐厅倡议:一、推行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增加菜品,确保顾客吃好的同时,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二、针对两三位客人进餐,餐厅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在节约的前提下,以满足消费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三、所有餐厅为顾客服务,必须以节约的原则作为前提,每家餐厅要准备打包盒,对万一有剩菜、剩饭的顾客提供打包服务,体现餐饮行业的光盘行动。
同日,河南信阳、湖北咸宁等地的餐饮行业协会也发出倡议:推行N-1点餐模式。
既是减量,更是减负
□然玉
“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市场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给出方案。以区域餐饮行业协会为发声主体,一份份倡议书有的放矢、掷地有声,可谓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其中,“N-1点餐”的提法,很是让人眼前一亮。理论上,按照这一模式,餐馆供餐、顾客点菜,都将有更为精准的量化参照。“少一点,留一分”“不够再加”,这对于避免“点多吃不完”的情况,应当是可行的。系统性优化整个餐饮消费生态,此类细节修正和趋势累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了,严格说来,“N-1点餐模式”,仍算不得是一个精细化、标准化的行为指南。“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9个人的菜”,关键在于,此处“9个人的菜”要如何界定?人均点多少菜才合适?鉴于不同食客的饭量、不同餐厅的分量,上述问题实则是难有统一答案的。那么,说到底“N-1点餐模式”最终还是要凭主观感觉、临场判断来决定。寄希望“N-1点餐”一用就灵,从此就无剩菜剩饭,那是乐观天真了。
“N-1点餐模式”,并不是要教消费者具体点几个菜,而是旨在探讨要以何种心态点餐。“N-1”,表面是减量,实质则是“自持”。时至今日,不少人在外用餐,尤其是社交聚餐,仍是一副“不差钱”“菜越多越好”的做派。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一则是对感官刺激、口腹之欲的无节制满足,再者则是意图物质消费来建构自我和他者的“身份认同”……而推行“N-1”,就是给餐桌做减法,给人心去包袱。
事实上,“N-1点餐模式”,与现代社会的食饮新风尚也是一脉相承的。近年来,在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轻社群中间,轻食化、简餐化风靡一时。这一方面极大提高了进餐效率,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减少了食物浪费。这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业已证明了其自身的价值和优势。与之同理,“N-1点餐模式”的内核,同样是“减负”,给钱包减负、给肠胃减负、给人情减负。
“N-1点餐模式”,是商家与消费者,就新餐饮文化的一次共鸣与合流。早已有人先行先试,如今将之推而广之,可说是正当其时。
这个模式,缺乏可操作性
□江德斌
在六条倡议中,其余五条均获得大众认可,唯独第一条N-1点餐模式引发巨大争议,“10人进餐只能先点9人菜”令人费解,有给人脱离实际的感觉,且缺乏可操作性。
N-1点餐模式容易引起歧义,虽然倡议书拿“10人进餐只能先点9人菜”为例,但并未明确N的基数起点,究竟从多少人开始才这样计算?如果就餐人数多,比如十几人,那么方便计算,可如果只有两三人,再减掉一人的话,那就无法就餐了。恰如网友戏言,按照此模式,一个人去餐馆就没饭吃了,都要被减为零了。
可见,N-1点餐模式概念模糊,存在先天不足,餐馆与食客都无法理解,容易引发争执。而且,在具体操作环节方面,亦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食客能吃多少,不仅取决于人数,还跟男女老少比例、餐食种类、菜品分量、口味等相关,变量因子很多,不能简单用人数衡量。再说了,“10人进餐只能先点9人菜”会造成多寡不均,可能有人吃不饱,而如果餐馆本身就是分餐制,岂不是有一个人要在旁边干看着。
显然,武汉餐饮业协会制定的该项要求,乃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没有体察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更何况,武汉餐饮业协会只是行业组织,并非政府监管部门,没有执法权,该倡议书只是一种建议性规范,对餐饮企业没有约束力,无法实现强制性执行和全行业推广。因此,此项不合理、缺乏操作性的N-1点餐模式,极有可能沦为空谈,被餐饮企业无视。
我国餐饮浪费问题确实很严重,需要采取措施予以遏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减少餐饮浪费现象,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厉行节约,主动响应“光盘行动”,遵循适量点餐、不浪费的原则。同时,餐饮企业、行业协会、监管部门需通力合作,协商制定合理的点餐标准,推广小份菜、半例菜、打包服务等,加强培训工作人员,帮助消费者适量点餐,并及时提醒不要浪费食物。对于出现浪费食物的现象,则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罚款、批评教育、信用惩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