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夙伟 图/春鸣
海淀警方发现,西三环北路的一家公司,经常出入一些拿着字画的老年人。原来,该公司业务员通过电话联系老年人来购买收藏品,并谎称这些收藏品短时间内可以升值,随后公司可回购或帮忙代卖。为了获取老年人的信任,业务员还和他们“认干亲”。很多老人也心甘情愿地把工资卡交给了“干儿子”“干孙子”。(8月17日BTVi生活)
如此“认干亲”式的推销,已经成为诈骗老人的代名词。除了所谓“短时间内可以升值” 的收藏品,更多的是各种包治百病的“神药”,就靠“忽悠”式推销,轻易地引诱老年人“买买买”,而受骗老人中不乏高学历者,这让子女困惑,如有一位老人的儿子所说,“我真是搞不懂,他也是大学毕业,怎么就那么轻信骗子?”
对此,一个“资深销售员”给出了“答案”,“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时,我每天有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做饭。”老实说,“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这于子女都难以做到,也正因此让老人感觉,销售员比子女都亲。于老人,买的正是销售员的“亲情陪伴”。
而这当中反衬出的,正是来自于子女的关爱太少、亲情淡薄。实际上,子女忙于自己的工作,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常回家看看”根本就没有可能,孤独难耐,几乎是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的普遍现状。而这也给了销售员以“嘘寒问暖”接近老人进而骗取老人信任的机会。
应该看到,正是孤独,让许多老人失去了生活的幸福感,甚至生活在痛苦之中,因此不惜到销售员那里去“买”“陪陪自己”,聊解寂寞之苦,而这无疑是社会之痛。
要防范老人跌落“干儿子”“干孙子”的陷阱,子女对老人就要多一点关心体贴、亲情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