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涤明 图/春鸣
四川在线消息,8月30日,就日前“仪陇县人社局400多字官方回复出现4个错别字,连本单位名都写错”事件,南充市仪陇县政府新闻办发布通报:8月20日上午,县人社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何某用个人账号在仪陇论坛跟帖回复,该回复中无错别字,但不符合舆情回复工作相关规定,被要求整改。8月25日,何某因公休外出无法提供上述回复的电子文档,便将手机中保存的文档图片通过图文识字软件转换成文字,导致该文稿内容出现4个错别字。何某未再校核,将有4个错别字的电子文档转发给工作人员杨某。杨某仅修改标题,没有校对内容就直接打印加盖公章。8月26日,该稿发布到仪陇论坛。县纪委监委对何某、杨某给予政务记过处分,对县人社局党组书记李某、副局长秦某、工作人员刘某进行书面诫勉。县人社局党组对工作人员吴某严肃批评教育,要求其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
因为“四个字”,具体工作人员被记过,局党组书记等一干人也被诫勉或书面检讨,这样的问责,是不是有些重了?
此事中,“赓即”被写成“康即”、“愉快”被写成“愉协”、“工作”被写成“江作”,即便不太影响阅读者对文件内容的理解,但读起来很不舒服,不仅是“拗口”,更不舒服之处是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很难相信,机关工作人员上报给领导、上级部门的文字材料也会这样错字连篇;而如果给市民、网友看的东西,就不太在意质量,是不是说,老百姓在有些干部眼里没分量?
机关公文、讲话稿、官方宣传标语牌频现错字错句,有的甚至错出了大笑话,比如“郑州居民争做文明石家庄人”、“饲养犬只”给写成“思想全职”……这种看上去“毛病不大”却严重影响官方形象和公信力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些近乎“常态化”。而“笑话”每次曝出后,其中的责任基本都被推给电脑或制作公司,工作作风问题每被忽略。
仪陇县严肃问责错别字事件,绝非小题大做。公文错字不是小事,错字反映出的工作作风、责任意识、服务态度等问题,更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