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近期,新发展格局引发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非常丰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这既是应对危机和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应急之举,也是立足发展实际、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的长远之策,更是着眼实现现代化目标、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重塑新竞争优势的长期战略。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四梁八柱。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在于创新驱动,这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新发展格局的实质,是推动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既包括总量均衡,也包括结构均衡。在基点上应立足扩大内需,在方向上应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支撑上应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双循环”,在突破点上应着力于形成区域性的发展极和增长点,打造开放新高地,最终实现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
抓住“循环”,就抓住了关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意味着必须以我为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的放到国内,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从而主动融入国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国内国际双循环,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渗透,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深度耦合,并非一轻一重的关系。这就是说,既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又要尽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补短板除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信心来自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但同时也要认清短板和堵点、痛点。“双循环”的第一动力是创新,但目前我国在核心基础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还不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动辄被卡脖子,影响了经济循环。经济循环的主体是企业,但企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难题,如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切实降低企业税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国民经济循环才会有更大的活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在“练好内功”。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应进一步提升贸易质量,加大关键产品的进口,通过一定范围的关税调节,刺激贸易提质扩容。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宏观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稳外贸政策支持非常关键,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下功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形成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保障。(金羊网 文/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