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精神,掌握要义,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开拓新局面,汇聚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依法治国是和谐稳定的根本基石。“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回望历史,从秦国商鞅徙木立信“法必明、令必行”,到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再到唐朝推行《贞观律》,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无论是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亦或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高票通过,在党的领导下,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出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趋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定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当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还在于依法保障人民利益。要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旗帜,聚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人民群众关心领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人民利益,将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领导干部是尊法守法的关键少数。“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否奉公守法,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甚至决定着国家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在各领域各环节深入推进,取得了重大举措和显著成效。但我们仍需看到,个别领导干部不收敛、不收手,法治意识依然比较淡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时有发生。究其根源,还是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没有从内心摈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认识,强化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明镜”下行使权力,在“戒尺”下开展工作,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宣传教育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做好宣传法治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首选要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坚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并注重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其次,要创新宣讲方式,确保宣传实效,充分运用互联网、“两微一端”、短视频、快闪等媒介,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要理直气壮、大张旗鼓的讲法治,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人民群众自觉选择,推动法治无缝覆盖,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切实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金羊网 文/卢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