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曹旭晨
城管和小商贩发生矛盾,城管一定错;警察和普通百姓发生冲突,警察一定错;医院和病号发生冲突,一定是医院错;公务员和谁冲突都错;俩“无赖”发生冲突,不会发微博的那一方错。虽然存在打趣的成分,但这就是现在中国网络舆论的“神逻辑”,我们正被束缚在这种舆论场的习惯性站队中,却放弃对事实的关注,被“大多数声音”牵着鼻子走。这种先入为主的习惯性思维难免会诱导我们站错队,迷失在新闻当事人的身份中,忽视事件的特殊性和合理性。
就在不久前发生的“外卖小哥想进校园送外卖被保安抬出大门“事件,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就像刚刚列举的例子一样——众多保安和一个骑手发生矛盾,一定是“作威作福”的保安错,是多数人这边错;骑手是社会底层是弱势群体,我们应该体谅他同情他。确实如此,大多数言论火药味十足——“保安凭什么这样做?”“学校食堂这么难吃,保安还不准小哥进来送外卖?”诸如此类。可见,大众仍然保留着这种惯性思维和神逻辑,看到事件发生这种惯性就刹不住车,立马选择站在弱势或者少数这边,并且急于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反而是那些评论“疫情期间小哥确实不能进学校,保安没错”的评论下面骂声一片。
就这件事而言,保安所做的仅仅是遵守校方规定,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尤其是校方早有明确规定,不许外卖骑手进校园。外卖骑手为了尽快将餐品送达,骑行速度通常很快,容易造成校园交通事故,或许一个不留神就会把前去吃饭、步履匆匆的同学们撞到;加之现在是疫情常态化时期,校方对于校园外来人员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尤其是外卖骑手这种职业的从业人员,每天接触人员多,对校园疫情管控会造成极大的困难,放外卖骑手进校园从各个方面都难以保障学生的基本安全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是如此,自从疫情返校之后,没有一个外卖骑手可以自由进出校园,保安遵守学校的规定进行严格的阻拦。现在连学生进出都需要申请,何况是一个校外人员。同学们最初也纷纷觉得想点外卖得去校门取非常不方便,但是大家都明白疫情管控中的处处不方便都是为了时时刻刻保障我们的安全,所以大多仍选择理解并接受。一学期下来,外卖进不来学校也并未引发任何冲突。
许多评论直指学校食堂不好吃这一问题,觉得外卖小哥进学校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饮食问题,但学校食堂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何却叫保安“背锅”?一群月薪同样不高、不属于决策层的“打工人”,怎么会有权力放行一个违背校规进校园的骑手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并不相关的人身上,却叫那些没有决定权的人受了骂。骑手进校园的问题不是几个保安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们只有沉下心来思考食堂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因为看到几个五大三粗的保安抬着小哥出校门就纷纷指责,才能从根本上触碰这个问题背后的核心。再者,为什么这个外卖骑手需要被抬出校门呢?是否存在执意进校门的意图才会被这样对待呢?这也需要更多事实的支撑和更多的思考。
前段时间外卖小哥逆行被交警“粗暴”拦下也与此事类似,网友们纷纷指责交警执法粗暴,却忽略了外卖小哥本身违反交通规则这个关键点,其实警察反而是冒着生命危险阻止他的逆行行为。所以当我看到《用眼看同情骑手,用脑看为交警点赞》这篇评论时,其表现的批判性思维便让人觉得感觉耳目一新。
除了外卖骑手和保安、警察的冲突,还有很多类似已在大众心中留下印象的群体,例如发生在去年的“常州奔驰突然横冲直撞导致三人死亡,十几人受伤”的事件,网络舆论发酵一直升级,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车内有一男一女便是夫妻,夫妻开车出突发事故一定是吵架抢方向盘导致的,故而一直流传着“男女车主吵架导致车祸”这一原因,但实际上车内二人根本不是奔驰车车主,只是修理工将车送回车主过程中突发癫痫导致。正是男女车主的形象让人联想到夫妻吵架等之前已固化的原因,使人们将同是受害人的他们推向了舆论的波峰。
类似的事件比比皆是,很多都是因为舆论的习惯性站队,或者用价值判断取代事实判断。或许是我们不习惯网络世界的“独来独往”,总是急迫的选择站在大多数人那一边,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突兀和孤独,宁愿成为无知的大多数而不是理智的少数。我们也习惯于让自己舒适的思维,在舒适圈内麻痹自我,不愿迈开腿走出自己的世界,当然也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美丽风景。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