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回家团聚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烈。然而,鉴于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倡议春节非必要不返乡,鼓励就地过年,铁路部门推出免费退票措施,以减少人员流动。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春节自古承载着大家对团圆的期许和对故乡的眷念,是无数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历来是我国人群聚集流动量最大的时间段。面对疫情防控压力,“就地过年”无疑是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传播和感染风险的有效办法,但对于普通人而言,难免会有纠结。应对这个因疫生变的春节,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
作为个人,“就地过节”,或许“不能团圆”的寂寞很难消解,但想想过去一年,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的种种牺牲,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成果。“行百里者半九十”,春节恰逢“非常适合病毒生存”的时期,任何疏忽都可能加大病毒传播概率,造成疫情反扑。因此,我们要坚持去年“舍小聚、为大家”的控制疫情策略,不聚集、少外出,就地过年。同时,还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严格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等防疫要求,最大程度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顾全抗疫大局,对自己健康负责,这个就地过年的春季就有了意义。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就地过年的确是不得不做出的方式,但对每个人都会有益,应该给予理解。即使回家与一年不见的家人团聚,间接也给家人带来了风险。”
对有关部门而言,要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做好各方面准备,让人们既能留得下,还能过得好。各地在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用心用情做好各项保障和后续工作。大到过年期间的市场供应、交通出行、商业娱乐、物流运输,小到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健康安全,提前做好预案部署,提供更多备选、替代方案。各地政府在相关政策的施行上,应该体现出温暖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就地过节”从简单的倡议具体化为人性化、可操作的过节指南,最大限度提升“就地过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回乡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包含着人情亲情需求,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万家团圆、灯火可亲,加之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远离家乡、亲人而就地过年的人们,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波动,对此要给予充分关注,比喻针对就地过年的群体,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吾心安处是吾乡”的认同感;有的地方工会推出年货免费寄回家等举措,让异乡过年的人们虽然身未回但心意到;有给外省职工发放“留岗红包”、发放消费券、开放A级景区免费游览等,让就地过年的人们在异地他乡感受到更多关爱和温暖。同时,针对家中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劳务输出地的相关部门、社区(村)还应打好“配合战”,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保障和关爱,免除他们就地过年的后顾之忧。
依靠科技,用好“云过年”。去年疫情期间,“云过年”为宅在家中的亲朋丰富了团聚的形式,“就地过年”不妨也和“云过年”结合起来,重拾去年冬天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的新年俗,一大家子人视频聊天,在微信群里抢抢红包、拼拼手速,在朋友圈里晒晒美好祝福,同样开心喜庆、温暖祥和。
“就地过年”,是疫情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是在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采取的特别方式,但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形成合力,共同渡过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特殊“年关”,站好“春暖花开”前的“关键一岗”,待山河无恙之时,再与家人畅快团聚。(金羊网 文/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