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越来越近,游子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地纷纷倡导“就地过年”。如何让“就地过年”的政策落地生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统筹做好春节期间的保供稳价、交通出行、货运物流、工资休假、文体休闲、关爱帮扶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承诺,明确了“就地过年政策非强制,而是分级分类,各地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一刀切”的要求。
“就地过年”,一头是日夜牵挂的亲人,一头是疫情防控的需求,不少人在“走或留”的两难选择中徘徊,这其中有想回不能回的约束、有能回不让回的无奈、有能回选择留的付出等。直面回家团圆的迫切期待和疫情防控的迫切要求,各地要吃透“就地过年”政策的精神要义,对标“起、承、转、合”四个字,精准施策,让就地过年的配套“大礼包”暖人心、聚合力。
立足“防”的起点,扩大就地过年的共识。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容不得半点松劲懈怠,“就地过年”就是因“疫”生变后的倡导。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疫苗接种未全覆盖的当下,把“就地过年”政策执行好,严防春节这个最大规模“人类迁徙”给疫情传播带来的风险,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一步。各地务必在凝聚思想共识上下功夫,通过立体化、全覆盖、滚动式的宣传引导,激发广大民众对防疫成果来之不易的思想共情,突出民众个体涓滴之力之于防控全局的不可或缺性,推动“人人健康平安,才有幸福团圆年”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宣传好选择就地过年的暖心“微故事”,让民众为防控疫情作出的付出与贡献被看见、被珍视、被学习,不断扩大就地过年的思想共识。
承接“留”的服务,丰富就地过年的供给。倡导“就地过年”,既要留人,更要留心。就地过年涉及吃穿住行玩和个人防护等诸多内容,任何一环做得不到位,都会让就地过年的“年味”打折扣。各地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春节大礼包”,让留下来的人们感受到年的温暖祥和。要保障好春节的物资供应、强化食品安全监督,让民众“吃得放心”;积极探索消费券发放、房租补贴等方式,让民众“住得安心”;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春节大片、线上直播等文娱活动,让民众“玩得开心”;保障好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休息休假权利,让民众“过得舒心”。只要打好服务“组合拳”,“我心安处便是故乡”就能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转向“家”的需求,消除就地过年的顾虑。防疫是大事,民生同样无小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团圆是国人心中的春节情结,越是临近春节,回家的心情越是迫切。这份迫切的心情既有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对家中老人、孩子能否过好年的担忧之意。倡导“就地过年”,不仅要做好“地”的服务,也要解决好“家”的需求。各地不妨在赠送手机上网流量、组织线上拜年等活动中多花心思,让打工人即便与家人时隔千里,同样可以见面无忧。不妨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为契机,摸排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和困难需求,对接帮扶、跟踪解决,将心比心、及时消除就地过年民众的后顾之忧,以全国一盘棋的思维推动“就地过年”政策落地生效。
汇聚“战”的合力,提升就地过年的效能。“就地过年”可以减少人员在省域、市域之间的流动,但在市域内,民众对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的需求依然旺盛,防控疫情传播风险工作同样需要做细做实。要抓好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严防重要场所的超标准人员聚集,严密落实体温检测工作,严格督促定期做好消杀工作,强化“绿码通行”的闭环管理,切忌给病毒传播可乘之机。要督促广大民众当好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引导民众绷紧疫情防控之弦,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个人防护,坚决做到“防”字当头,“严”字打底,以涓滴之力汇聚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确保共度平安幸福年。
异乡过年也是年,就地也能过好年。只要把“就地过年”的政策抓细抓实抓好,形成就地过年、人人共防的良好局面,我们就一定能过好“牛”年春节,迎来春暖花开。(金羊网 文/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