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广江 发表时间:2021-03-05 07:14
金羊网  作者:陈广江  2021-03-05
不只是三峡,长江文化资源普遍存在“沉睡现象”,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迫切、重要的新时代文保课题。

□陈广江

三峡,万里长江上最险峻、神奇的峡谷,孕育出丰富的文化遗存,被誉为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我国对三峡库区文物开展的抢救性保护,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护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文物保护工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20多年来,抢救性保护的20余万件三峡文物不少仍在“沉睡”,后续研究挖掘不足,部分重要的文化旗帜已鲜为人知。(3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抢救发掘后一锁了之,文物堆在库房“沉睡”,20年都做不出研究报告,文化遗产深藏闺阁无人知……把文物“保护”到这种程度,恐怕是一种懒政式保护、低层次保护,不符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文保方针。调查显示,不只是三峡,长江文化资源普遍存在“沉睡现象”,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迫切、重要的新时代文保课题。

文物“沉睡”事出有因。一方面,文物保护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文保部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唤醒”文物有心无力;另一方面,地方层面没有把握好、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不敢、不会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文物利用过度,动辄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文物伤痕累累,甚至灰飞烟灭。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各地不断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但重发掘保护、轻研究转化的问题又有所抬头,不少珍贵文化资源处于无人问津的“沉睡”状态。凡此种种,值得警惕。

保护是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既是文保工作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也可以说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曾表示,让文物活起来是今天文物保护的核心,只有让文物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展现它们的魅力,才能得到人们的爱护。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仍需加强”“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需创新”“文物保护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尚需提升”……长江文化资源“沉睡”现象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文物活起来,首先需要法律支撑,做好顶层设计。去年11月,《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不少亮点令人期待。比如,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责任,对地方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作出规定,并明确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文物保护与活化,人才培养和升级是关键。人手不够肯定不行,人手够用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也不行。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让文物“开口说话”,亟待构建系统性研究和创造性转化的长效机制,亟需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