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评线】金羊网评:赓续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23日下午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塞罕坝,百万亩林海起源地。塞罕坝,一代植树造林人的记忆。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如今的塞罕坝俨然已成为绿洲。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创业、艰苦奋斗,不畏困难,奋勇向前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赓续塞罕坝精神,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赓续塞罕坝精神,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同行。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名字中"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全名可译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已不复存在。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肩负国家使命上坝造林,挑战他们的不仅有高寒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有最初连续两年低于8%的造林成活率带来的沮丧与迷惘。第一代塞罕坝人扎根塞罕坝,以此为家,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成为共和国的绿色使者,也由此衍生出“塞罕坝精神”,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今天面对生态文明中国建设,要赓续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同行,把泱泱华夏打造成人人向往的绿色家园。
赓续塞罕坝精神,践行“两山论”,把绿色文明和生态文明中国建设好,发展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几年来,“两山论”日渐深入人心。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划出我国未来五年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令人期待。《建议》特别强调的两大生态文明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建议》还进一步指出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等三个观念的重要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社会共识,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誓将荒原变绿洲。今天的中国尚有很多的“塞罕坝”需要修复,要贯彻好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赓续塞罕坝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扎实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各项工作,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重点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要求各地政府部门、能源部门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国家,我们会信守向世界作出的承诺,承担起绿色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
赓续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同行。全党全国人民要以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速度争先,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努力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生态国家,向世界交上一份圆满的“绿色答卷”。
(金羊网文/李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