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从教20多年下岗,“代课教师”权利如何保障?

来源:金羊网 作者:熊丙奇 发表时间:2022-01-26 19:58
金羊网  作者:熊丙奇  2022-01-26
让教师队伍中不再有代课教师,是出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考量,但对代课教师的贡献要客观评价。

羊城晚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我已经连续教学24年,但始终是个临时工。”广西大化县顶岗教师蒙建平说。即便如此,他也早在4个多月前失去了这份工作。失业的这段时间,蒙建平尝试去建筑工地做零活儿,但他没有相应的技术专长,无法获得更高薪酬。更麻烦的是,和孩子们打了20多年交道,他已经很难适应外部环境。

据报道,在蒙建平的家乡,不只是他一人下岗,还有多个偏僻的山区教学点,都将顶岗老师淘汰出去。他们有人外出打工,也有人只能留在家中务农。

从之前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到当前的临聘教师、顶岗教师,虽然名称在变,但指的是同一类教师。他们与正式教师一样,也教书育人,却没有正式教师的名份,不能享有和正式教师一样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随时可能面临“下岗”失业,哪怕已经从教二三十年。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解决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临聘教师问题。

对于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教育部已开始采取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包括符合条件的转正式教师,即“代转公”;不符合转为教师但可在学校其他岗位上工作的转岗;对清退的代课教师进行补偿等。但是,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原因在于,在某些地方,清退代课教师就将缺教师,于是继续使用代课教师,却又不愿意将代课教师转公,代课教师的薪酬只有正式教师的三分之一左右,最多不到二分之一。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继续使用代课教师的地方,就把代课教师更名为“临时教师”或“合同教师”。当招聘到正式教师后,学校就把代课教师“一退了之”。

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些地方还聘请新的临聘教师,这违反教育部严禁再聘代课教师的规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地方教育部门在建设教师队伍时,要么“无编可补”(要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更多教师,但没有编制),要么“有编不补”(有教师编制,但不按编制招聘教师,而是使用临时教师)。而与之对应的,就是地方政府节省教育投入的“算盘”。

不论是解决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还是解决现实的临时教师问题,都需要对准地方政府的这一“算盘”。必须要求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投入责任,保障教师队伍的合法权利。

首先,应要求使用临时教师也必须同工同酬,不能克扣临时教师的薪酬。许多临时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工作、履行的教育职责,是和正式教师完全一样的,没有理由仅因身份问题,就只享有一半不到的薪酬。严格落实“同工同酬”的规定,就有望迫使地方政府不再打使用临时教师来“解约开支”的算盘。

其次,对于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要有尊重历史的负责任态度。按照“代转公”的要求,代课教师转公,需要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以及有教师资格证,并参加“代转公”考试,但很多年龄较大的代课教师,学历只有高中,很难考到教师资格证,这就把他们卡在了转为正式教师的大门之外。对此,应从现实出发,结合代课教师的实际教学贡献和教学能力,让为乡村教育做出重要贡献,且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家长、学生认可的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

让教师队伍中不再有代课教师,是出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考量,但对代课教师的贡献要客观评价。很多代课教师虽然不是正式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但他们长达二三十年的教学实践,或已表明,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已达到相应水平。

对于这些代课教师,可组成专家委员会,评价其长期的教学贡献,并听取学校学生、家长的意见,开展“代转公”工作。这不但对代课教师是暖心之举,同时也是在向社会重申尊师重教传统,记住代课教师在艰难的环境中对保障乡村义务教育做出的贡献。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编辑:木青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