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是什么?在我看来骨气有几层内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志存高远骨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是不屈不挠的骨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实干为民的骨气,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有这种宁折不弯、正直坦荡骨气,不论面对怎样的挫折挑战,都能够敢于担当,全力为民造福。
志存高远,涵养“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骨气。建国初期钱学森克服重重险阻、毅然回国奉献自己,此后再也没踏上美国国土,这种报效祖国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只有志向树立起来了,工作才能更充满干劲充满力量,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为国效劳、为民效力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目标,从“躺平”中“起身”,把职位晋升、家庭幸福等个人成功的“小”理想,统一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志向上来,认认真真干好眼前的每一项工作。
迎难而上,涵养“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骨气。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仁人志士被敌人百般折磨,被施用了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等多种酷刑,他们用“视死如归”回应了所有的威逼利诱,“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些都是他们有骨气的生动写照,我们也应该将这种不畏艰险、舍我其谁的骨气传递下去。“畏难情绪”是阻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一大绊脚石,面对挑战,我们干部要向“鸵鸟”心态、“泥鳅”作风开战,身先士卒闯难关,竭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勤政为民,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骨气。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干部应当勤政为民,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要像焦裕禄那样,绝不抛弃任何一个困难的群众,在工作中用心做事、实心为民、衷心不变。“打铁还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有骨气,就要有过硬的本领,该将学习作为一种常态化习惯来坚持,把基层作为提升干事能力的熔炉,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从而更好地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南湖启航的一叶红船到引领复兴的巍巍巨轮,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迈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知重负重,迎难而上”中提振骨气,竭力为民造福、为国奉献。(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