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执笔”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金羊网评 作者: 发表时间:2025-10-27 18:40
金羊网评  作者:  2025-10-27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进程中,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实际动力,是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在组织建设、人才培育和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协同发力,系统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

固本强基,建强堡垒,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组织强则乡村兴。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工程。这项工程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真正成为团结带领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核心。要持续优化村党组织设置,对于那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常态化整顿,通过精准识别问题、选派得力干部、健全工作制度等方式,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要选优配强“领头雁”,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复员退役军人、优秀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要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将有潜力、有热情的年轻党员和优秀分子纳入视野,进行针对性培养,为乡村振兴储备接续力量。要大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里、田园综合体中,把党员示范岗、责任区设在具体的致富项目、生产技术环节和市场营销前沿。

汇聚英才,锻造队伍,注入乡村振兴“活力源”。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骨干队伍,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深入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将“土专家”“田秀才”、乡村工匠等纳入培养视野,通过系统培训和政策扶持,把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和村干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外部人才,搭建良好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返乡创业兴业,为乡村注入新活力。要健全“双培双带”机制,既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加强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也要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带富能力。通过双向培养,打造一支懂党建、会发展、能带富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能力提升体系。围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乡村治理、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等重点课题,通过专题培训、考察学习、实践锻炼、导师帮带等形式,全面提升乡村干部和党员骨干适应新形势、落实新政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创新机制,优化体系,强化振兴“保障网”。科学有效的机制是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机制创新,将党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成果。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监督制度,推动法治下乡,加强德治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由党组织牵头谋划,因地制宜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通过领办合作社或企业,整合盘活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党支部站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沿,党员冲在创业致富的一线,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要构建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人才共育,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彭著)

编辑:吴方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