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嘱托。
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乡村振兴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更离不开具有威望、有发展能力、有发展思路的先进典型示范人物的引导和调动。首先,开展形式丰富、“接地气”的宣传活动,要讲好各类模范和优秀奋斗者的故事,激发劳动者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其次,要注重发挥劳动模范代表们“传帮带”的作用,立足自身优势,担当作为,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实践研究和服务活动,把科学技术送下去,把发展好计献出来,让劳动模范成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先锋,成为敬业爱岗、争先创优的楷模,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一是将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乡土人才的重要途径,突出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产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班,从以往专注技术培训转变为“技术+素质”的培育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高配师资,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二是发挥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对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他们择一事、精一行、争一流,用热情、创新、坚守和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让“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工匠”,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开展广泛深入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修课,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基层政府可以依托本地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土红色文化历史,建立“劳动教育”实践体验基地,面向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形成“合作社+基地+学校+农户”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让学生走进乡村以真实劳动和沉浸式场景体悟劳动教育真谛,开启“劳动教育”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带动乡村研学游、亲子游,增加本地就业岗位,促进村民增收,推动建立乡村融合发展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作者:黄石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