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郑计”体现了真正的道德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如敏 发表时间:2022-05-01 07:39
金羊网  作者:林如敏  2022-05-01
事件很小,因为看上去无关宏旨,只是平凡人的生活点滴;事件也可以说很大,因为关乎世道人心、风俗教化。

□林如敏

这两天关注了澎湃新闻的一组报道——《寻找上海人郑计》《上海人郑计,找到了》《寻找郑计背后》。事件很小,因为看上去无关宏旨,只是平凡人的生活点滴;事件也可以说很大,因为关乎世道人心、风俗教化。

1973年,卢保权带着妻儿从福建远赴上海求医,得到了素不相识、仅仅是同在银行系统工作的上海人郑计的帮助。尽管彼时郑计自己所居也就是十多平方米的小阁楼,但他不仅让卢保权一家住到家里,还带着他们去外面吃饭、参观、照相留念,把素不相识的一家人当成了远来的亲戚。

50年过去,卢保权的儿子、彼时11岁的卢小波对当时的种种细节记忆犹新。卢保权如今已经93岁,经常念叨着,“还是应该找到郑计啊,再说一声谢谢。”

卢小波写下的《寻找上海人郑计》经由澎湃新闻发布后,很快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几何式传播。借助于网络,这份当年结下的情谊,穿越50年时光的氤氲,又达成了神奇的连结。卢小波已和郑计的女儿取得了联系,得知郑计目前随女儿在美国生活。

卢小波说,对于其父母而言,郑计“代表着一个值得感激的上海”。他也坦言,“我至今也不甚理解,郑计何以如此热情待人”。这可能也正是许多网友所思,但恰恰是这种“不甚理解”,进一步凸显了美德的力量。这力量是如此充沛,使一份感激历经50年的岁月冲刷,依然如此厚重而闪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唯善良与爱生生不息。这大概是这个故事之打动人心处。

我还想说的是,所谓道德,不仅仅是遵守社会规范,真正的道德需要勇气,需要力量,需要有感动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素昧平生的一家人伸出援手的郑计、50年后依然念兹在兹表达感恩的卢家人,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一种真正的道德。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