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评线】金羊网评:合力筑牢减灾防线 守护共同美好家园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不断完善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指挥机制,提高了公众主动避灾避险的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这是一个关乎人人的特殊日子。把时针拨回到14年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这场重大灾难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在这种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每年5月12日被设立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其主要目的旨在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自然灾害共存,人类是在战天斗地中不断发展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防灾减灾救灾成效举世公认。就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天灾难以避免,但可以有效防御,在灾难发生前做好预防,提高警惕,在灾难发生时,科学合理的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全民战“疫”的实践充分证明,防灾减灾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几年来,通过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夯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数、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情况,与近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28%、10.4%、18.6%和5.5%。数字变化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的具体印证。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围绕七方面重点任务安排了五类共十七项重点工程,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觉,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防灾减灾救灾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就能凝聚起建设好、守护好美丽家园的强大力量。只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就能推动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迈上新台阶,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金羊网 文/罗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