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粤港澳规则衔接 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彭澎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纵深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持续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和强大驱动效应。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坚持软硬联通并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如何将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打造成为推动大湾区发展的新高地,把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显然必须释放叠加效应和驱动效应。
深化和创新粤港澳合作。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从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广东再三强调举全省之力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深化同港澳互利合作,携手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迄今为止,横琴和前海共推进了上千项改革创新措施,其中数十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产生了显著的实验和示范效应。“升格”后的横琴和“扩区”后的前海抓住制度创新核心,积极探索三地规则衔接、制度对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动。横琴粤澳深合区自去年挂牌以来,粤澳双方建立起多层次、高效畅通的对接联络机制,各项工作运作有序。第一张营业执照、第一张施工许可证、第一批横琴“二线”通道规划许可证、首批社会保障卡、第一张外资商业保理牌照……制度创新与办实事、抓落实,相得益彰。前海方案也涵盖了各领域开放及政策创新,提出对港澳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探索“适用香港法律和选用香港作仲裁地解决民商事案件”等等,都体现了制度创新的方向。目前,港人港企之间可以适用香港法律已经在前海、南沙等地实践开来。
港澳因素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国两制”,这既是挑战,也是新的动力。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当然,港澳因素也是有差异的。按照横琴方案,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明确了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和现代金融等四大主攻方向。香港在金融、法律、服务贸易等服务业领域有显著优势,将以前海为跳板,扩展在内地的业务网络。横琴与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只有一路之隔,对于澳大师生来说,带着科研成果进驻创业谷,将研发多年的技术进行产业转化非常便捷。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港式设计建筑、管理体系、繁体字招牌等元素,让香港青年感觉到“原汁原味的香港风格”。横琴、前海都在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孵化器和科研创新载体,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吸聚优秀港澳青年人才,打通往来关节,推动跨境通行便利化,营造优质生活圈。
目前,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的强劲“新引擎”。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有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软硬联通并举是大湾区发展路径。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跨越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工程,大桥建设所涉及的设计、施工、环保及各个方面的标准与规范,三地各不相同。最后,混凝土寿命采用了香港标准,行车线阔度采用了内地标准。无论粤港澳,都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其实,“就高不就低”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的准绳。
高标准推进“软硬”联通,大湾区要素流动更便捷。“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广州期货交易所、“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等重大改革落地见效,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开通启用,“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快形成。广深港高铁开通,便捷高效的“一地两检”通关方式,不仅将两地通关时间缩短一半,更改变了两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强化横琴合作区与珠海机场、珠海高栏港的功能协调和产业联动机制,研究在高栏港建设“澳门新港”的可行性,都将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地区加快发展。在“硬联通”+“软连接”的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协议签署,大湾区互认建筑工程、计量及控制、质量管理等多个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资格。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协同方面,广东采取了主动学习的态度,稳步推进规则的联通、贯通和融通。在“湾区通”工程推进过程中,广东不断促进公共交通、通讯资费、信用信息、电子支付等领域标准互认、规则衔接、政策互通,便利粤港澳三地群众交流交往。
对外开放是粤港澳合作的初心和共识。两个合作区作为大湾区两个发力点,建设重点均是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可以充分借鉴吸收港澳有益经验,探索出最高水平的开放模式,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开放的“试验田”,营造优秀的投资环境,为大湾区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基础、树立典范。
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11座城市及五大国际机场,建设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通关监管、贸易规则、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对接,积极探索引入港澳服务标准、管理规则,提升粤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扩展新的合作领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推进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人员和货物往来便利化,促进粤港澳金融产品互认、资金互通、市场互联等,将使对外开放新格局呈现新趋势。
(作者是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