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文明之美看东方, 唱响新时代的“黄河颂”

来源:金羊网 作者:吴鸣 发表时间:2022-07-27 11:18
金羊网  作者:吴鸣  2022-07-27
唱响新时代的“黄河颂”,是历史的担当,是时代的重任,美好值得期待!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关中、三晋、河洛、齐鲁等地域文化,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日前,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部署。(据7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雄浑壮阔的九曲黄河一直被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孕育了无与伦比的华夏文明,铸就了世界文明的中国华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和文明标志性符号,黄河文化覆盖面广、辐射区域大,对黄河周边区域文化以及我国部分地区文化均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河流域9个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的39.73%。目前,黄河干支流所流经的69个市(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6.8万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21处……

文物星罗棋布、文化源远流长。进一步挖掘黄河流域的文化资源,在传承和保护基础上让文化资源造福百姓,对于增强群众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明互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日前,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了部署。《规划》要求,以黄河沿线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全面开展 黄河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充分关注古堤防、古水井渠等水利和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完善黄河文物体系;利用科技全方位采集黄河文物的属性信息,建立黄河文物资源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同时,《规划》提出,至2035年,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项目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大进展,黄河文物价值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规划》的出台是国家层面首次将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为规划对象,对唱响新时代的“黄河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时代,保护母亲河事关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大计,强化黄河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的深度融合,更是事关群众的民生福祉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纲举目张,丰富完善黄河文物体系,讲好黄河文化故事,解码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标注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黄河流域各地市围绕目标导向和过程意识,构建行之有效的大区域、大流域协同合作机制,以对历史的敬畏和担当,一钉一铆将《规划》落在细处、落在实处。

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是一个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因此全流域各地市必须树立战略性思维、全链条思维,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而是在《规划》的引领下,最大限度突破空间的限制,形成一个“互通有无、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网络体系。只有如此,黄河流域的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才能达成一种高密度的共识,才能在全流域打造“文化长廊”景观上“蹄疾步稳”“策马扬鞭”,这是其一。

其次,利用数字展示平台、全媒体传播矩阵等方式传播黄河文化。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生活方式的当下,黄河流域各地市在黄河文物资源的展示、黄河文化内容的输出上,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呈现上,要跟上数字技术跃进的节奏,做到“线上”“线下”的融会贯通,做到黄河文化故事的密集性、多元化传输,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产生一种嵌入感,继而让更多的人领悟到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丰厚,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第三,黄河流域涉及9省区,可分为河湟、关中、三晋、河洛、齐鲁等文化圈,文化价值可分为“人类发源”“文明历程”“生产生活”“水利遗产”“水陆交通”“艺术荟萃”“民族融合”“人文景观”“革命传统”等9个方面……因此,要让黄河流域文化反哺广大社会公众,各地还需要加快专门人才培养,鼓励各类人才立足区域文化特色,在黄河文化创意、黄河文化文艺作品创作方面深耕细作,推出一系列辨识度强的文创产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能接受历史考验的文艺作品,让黄河流域文化植根于更多人的心中!

唱响新时代的“黄河颂”,是历史的担当,是时代的重任,美好值得期待!(金羊网 文/吴鸣)

编辑:聂粤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