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做强“农业芯”,端稳“中国碗”

来源:金羊网 作者:乐兵 发表时间:2022-08-09 10:53
金羊网  作者:乐兵  2022-08-09
只有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才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机构,集中力量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种业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已实现完全自给,杂交水稻国际领先,农作物重大新品种不断涌现。但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环境亟待优化等不少“卡脖子”难题仍存在。只有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才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推进种业创新,根本出路在科技。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种业科技革命。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提振种业创新发展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强“大联合”“大协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破解一批“卡脖子”问题,集成创新一批实用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使我国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另一方面,在种业科技攻关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有更大力度、更远谋划的创新作为,为加大种业振兴后备人才储备夯实基础,为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业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还不够高,随着环境变化,部分种质资源消失的风险增加,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少、范围窄,在资源基因多样性、新基因数量功能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当前,需要加快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同时,要加快建成一批品类齐全、储备丰富的种质资源库,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完善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交流机制,提升大规模资源鉴定和基因挖掘能力,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种质和基因资源。

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种业振兴任重道远,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更是一个艰辛历程,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等环节,无论是解决育种难题还是实现追赶超越,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往往,新品种选育要靠很多育种材料经过上千次组合,历时多年才可能成功,离不开持久努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一稻”,“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一生一棉”,“甜瓜大王”吴明珠“一生一瓜”……这些享誉国内外的知名育种专家一辈子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青春、智慧、汗水换来了优良种子。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就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心无旁骛、深耕细作,加快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的安全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勇于创新突破,大胆迎接挑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有能力和信心搞好种业发展,让种业装上越来越多的“中国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金羊网 文/乐兵)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