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致敬“窑洞医生”路生梅:一生守一诺

来源:金羊网评 作者:高兵 发表时间:2022-08-30 17:39
金羊网评  作者:高兵  2022-08-30
从遵守诺言到“超期服役”,一干就是54年,退休后仍然坚持,彰显了北京姑娘的深明大义。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近日,在央视新闻《面对面》栏目看到了路生梅同志的优秀事迹,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就来到陕北佳县,扎根黄土高原54年,把“他乡作故乡”,践行了“一生守一诺”的铮铮誓言。大家都尊称她为“窑洞医生”。广大基层干部,要向她学习,学习她“一生守一诺,梅香”暖一城”的优秀品质,传承她“许党报国”“矢志为民”“深明大义”的伟大情怀。

许党报国,奔赴异乡。“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她,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在1968年的寒冬,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24岁时就来到陕北最偏远的小县城——佳县。医院在一个破窑洞里,周围的荒野遍布坟头,最难的是喝水,每人每天只有一瓢黄河水,睡的是土炕,忍受虱虫叮咬。可这么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她——路生梅医生,她在那里一干就是54年,群众纷纷找她治疗各种疾病,硬是把一个儿科医生“逼”成了全科医生。广大基层干部,要学习她怀揣“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党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练好“守”的功夫,“磨”的本领,把“背上背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绘就最美的“青春模样”。

矢志为民,半世坚守。“这里是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我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路生梅医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励志的一生,又是辉煌的一生。她用一生来践行了“要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承诺。刚到医院时,她就经历了“半医半工”的特殊时期,白天修梯田、修公路,晚上接着值夜班,在连续值夜班的第七个晚上,她还为肠梗阻病人做了手术,病人得救了,她却晕倒了一天一夜,这么艰苦这么累,但她从未放弃。在扎根佳县的50余年里,翻山越岭、半夜出诊是常事,救治病人她是竭尽全力。一次,一个婴儿因百日咳反复窒息,在千钧一发之际,她口对口为婴儿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余次,终于把婴儿救活……她把救死扶伤看作是自己一生的责任。她的电话号码家喻户晓,患者随时都可以到窑洞看病,她是当地百姓心中尊敬的医生。广大基层干部,要以她为引领之光,在基层工作中,吃得苦、受得累,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是“天大的事”,时刻为老百姓着想,最好能与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说事”,能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真正能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能走进老百姓的“心窝窝”,深得老百姓信任的“人民公仆”,一生致力贡献于基层。

初心如磐,深明大义。“从北京到陕北,从韶华到白头,情愿用一生的守候,为了坚持到最后。”从遵守诺言到“超期服役”,一干就是54年,退休后仍然坚持,彰显了北京姑娘的深明大义。“背上有责任,心中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是路生梅医生74岁时为了主动请缨加入治疗新冠疫情病患者写下的“请战书”,短短的一句彰显了一名医生“医者仁心”的高贵品质。曾经的路大夫、路姨到白发苍苍的路奶奶,一生都从未停止过“救死扶伤”的脚步。退休后,她继续为老百姓义诊,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她家的窑洞,来者不拒。有人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路生梅退休后的20多年里,义诊的患者就超过5万人次,一生坚持义诊从未间断过,几十年如一日,她已经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佳县父老乡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广大基层干部,要以她的一生为榜样,在基层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把老百姓的利益“置于头顶”。敢闯“矛盾窝”、敢啃“硬骨头”、站好“先锋岗”,举起“斗争旗”,坚持以“干”为先,“实”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文/高兵)

编辑:刘嘉文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