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 为幼儿园去小学化扫除最后障碍

来源:金羊网 作者:熊丙奇 发表时间:2022-09-02 06:03
金羊网  作者:熊丙奇  2022-09-02
好的小学教育,应该给每个学生完整的教育过程体验,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熊丙奇

开学季到来,一批教育新规于9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市、区)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早在2010年,我国就明确提出,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但是,收效甚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幼小衔接”,不少地方的小学,没有坚持“零起点”教学,而是提前教学、超前教学。家长为让孩子跟上小学的教学进度,就要求幼儿园要提前进行小学知识教育;若幼儿园不进行小学知识教育,家长就寻求校外的学前班。这导致幼儿学业负担沉重,极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要落实幼儿园“去小学化”,就必须遏制小学“抢跑”教学,要给孩子入学适应教育。

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此前,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主要针对幼儿园,要求幼儿园规范办园,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完善幼儿的认知。但有“三重阻力”阻挠幼儿园“去小学化”——

一是校外早教机构进行小学化教学。幼儿园园内“去小学化”,幼儿园门口就是早教机构的“学前班”招生广告。这是很长一段时间来,幼儿园去“小学化”面临的尴尬处境。其结果是,如果幼儿园坚定推进“去小学化”,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到校外的学前班,不少地方的幼儿园大班出现“空班化”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去年实施的“双减”意见明确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这也就从制度层面,消除了这一阻力,其关键在于,必须严格监管面向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机构。

二是“幼升小”择校、学校校测诱导幼儿园小学化。2020年之前,我国各地事实上存在“幼升小”择校热,或择民办学校,或择公办学校,受家长追捧的热门民办小学和公办小学在招生时,都存在采取测试方式选拔生源的情况。测试的题目大多是小学化题目,家长为让孩子在“幼升小”中拥有竞争优势,就让孩子早学、多学,参加竞赛、考证考级等等。面对“幼升小”压力,幼儿园的办园难免出现功利化、短视化的情况。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为全面落实这一规定,2020年,我国要求各地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都必须实行“公”“民”同招,电脑随机摇号录取。这意味着,任何小学都不得再进行“幼升小”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这也就消除了幼儿园“去小学化”的第二重阻力。

三是小学非零起点教学刺激家长“鸡娃”。不进行“幼升小”测试,可有些小学会在入学前告知家长,必须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要求会识多少字,会两位数的加减法,诸如此类,家长该怎么办?小学的“抢跑”教学,也就刺激家长“鸡娃”,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在治理校外学前班、规范就近免试入学之后,必须解决小学的赶进度教学问题,这是当前存在的最大阻力。孩子上小学当然需要做好准备,但准备不是知识教育方面的准备,要求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而是能力方面的准备,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要让孩子适应小学教学,则需要小学开展入学适应教育。简单地说,小学要承担重要的“幼小衔接”责任。

今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标准明确强调“学段衔接”。要求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这对小学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小学结合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标准,推进入学适应教育。

小学要推进入学适应教育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提前教学、超前教学思维,以所谓的“早学”“赶进度教学”来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以“早学”来形成办学优势,并非学校真的优势。好的小学教育,应该给每个学生完整的教育过程体验,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