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方能消除当下的“倒奶杀牛”现象?

来源:金羊网 作者:毕舸 发表时间:2023-01-09 07:08
金羊网  作者:毕舸  2023-01-09
面对未来,政府更应通过科学统筹规划,推动奶业加强科技化、规模化建设,以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毕舸

“一头奶牛每天的草料费大概要80元,牛奶没人收,几十头牛的牧场,养一个月能亏几十万元,在短期看不到好行情的情况下,只能杀了奶牛卖牛肉,及时止损。”安徽省宿州市一名养了30多年奶牛的奶农老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奶牛养殖规模较大、供应充足的北方地区,如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已经开始有“倒奶杀牛”的现象,牧场较少的南方省市则暂时供需正常。

之所以出现让人痛心的“倒奶杀牛”现象,在于现阶段奶业出现产能过剩、养殖成本与市场价格倒挂。受疫情影响,人们对于牛奶的需求量下降,随着学生放假,学生奶供应也陷入停滞,各乳品生产企业产量下调,库存激增,生鲜乳使用量骤减,这就使奶农陷入“养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无奈之下采取了这一做法。

更要看到的是,我国奶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首先表现在行业集中度不高。2020年,我国百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仅为6900个,而早在2005年,美国100-499头规模的奶牛场就达到1.47万个,饲养了全国30%的奶牛。大量个体奶农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弱,对于市场需求变化也难以及时捕捉。往往是市场价格走高时,奶农所能提供的产量有限,为了获取更多收益而快速扩大养殖规模;一哄而上之后,导致价格下降,奶农又因收不抵支被迫减产。

相比之下,规模化养殖场更容易获得金融信贷等外部资金支持,同时降低边际生产成本,在批量化销售过程中,也有更高的议价权,从而保证对奶牛养殖更长周期的投入。

同时,国内奶业深加工体系还有待完善,大量乳制品配料还依赖进口。2021年,我国进口乳制品折合液态奶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32%。这就说明,我国在奶业深加工产品的品质化、多样化方面仍存短板,相当比例的乳制品市场被进口产品所挤占。国内奶牛养殖规模虽然持续增加,但奶业却缺乏将其产能“转化”为更高品质、更高价格和利润的乳制品的足够能力,也就难以在收购价上反哺养殖终端的奶农,造成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始终徘徊于低利润水平。

此外,我国奶牛养殖产业还要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过去十年,奶牛单产提高对全球产量的贡献远大于牛群存栏规模的扩大。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是养殖场生产系统的优化、动物健康、改进饲料效率和遗传育种。这些年,我国奶牛单产达到8.7吨,但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单产偏低同样制约着国内奶牛养殖场的整体效益。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步提升,年轻消费者越来越讲求乳制品的口味、营养、包装、设计等多方面要素。如果国产奶企只能提供口味单一、包装陈旧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所需,难免会被淘汰。这就要求我国奶业在提质和增效两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依靠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加以突破。

除了奶业的自强自立外,政府也应加大对其扶持和引导力度,推动奶业更高层次的发展。近年来,“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这一主题多次被写入政府文件中,被视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发力方向。对于当前出现的“倒奶杀牛”现象,诚如专家所建言,有关部门不妨加大对奶农的生产补贴,并对牛奶存储、深加工等环节给予相应扶持,帮助行业度过眼前困难。面对未来,政府更应通过科学统筹规划,推动奶业加强科技化、规模化建设,提高产业各项标准,以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实现产量和收益双丰收。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