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评线】金羊网评:品文化年味儿 感幸福撒欢儿
回家团圆,让乡情乡味慰藉乡愁;节日里的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红火的新年俗文化,带来多彩的体验精神美好……有趣有盼,光辉灿烂。癸卯春节,穿越古今,浓浓年味,彰显中华文化新气象;亲情幸福撒欢,勾勒春天壮美图景。
乡愁文化,浓!乡愁是对团圆的期盼,乡愁是对亲情的思念。亲情团聚,家人团圆是过年最典型的内涵,奔赴千年不变。“今年春节我们就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回家,和家人一起才是过年!”是弥补,是感叹,是亲情打造的心灵期盼。“终于又回到了家乡,就像飞出去很久的小鸟又回到了巢里,感觉非常温暖。”是亲情梦想花开,是心灵找到了源泉。“红桃粿、反沙芋头、糖葱薄饼,这些是我们潮汕人过年要吃的传统小吃,也是我在外想了好久的家乡味道。”家乡的味道中有乡愁,有亲情,有情感的根。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浓情的一餐,热腾腾的饺子里有亲情,甜蜜蜜的年糕里有梦想,圆圆炸丸子里有团结。家乡味道飘扬,味亲情年传递,天伦之乐、欢声笑语,汇聚起来就是中华大地万家灯火、国泰民安。乡愁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温馨的情感家园,是春节文化最动人的美丽情感。
非遗文化,热!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财富,是我们的自豪,是我们的荣光。兔年春晚,非遗文化,大放异彩,让人惊叹;兔年春节,非遗文化,精彩展现,让人赞叹。2023年春节期间,广东推出近600场非遗相关传承实践活动;浙江省仙居县金竹溪村,400多村民舞起一条360多米长的板凳龙,一派壮观喜庆;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思平村,民间剪纸艺人们用一张张福兔窗花,把祝福通过网络“送”到千家万户;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一场喜气洋洋的四川省级非遗客家婚俗表演正在举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古镇,村民在打香糯糍粑;河北省涉县张家庄一街村,制作跑马花灯的工人们延续百年传统技艺;演皮影、做草编、揉花馍……春节期间,在西安市昆明池•七夕公园举办的非遗集市和非遗展演活动上,丰富的非遗技艺吸引了游客驻足观看、动手体验山川不老,薪火相传。盛世中国,非遗澎湃,民族文化基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伴着浓浓年味焕发时代活力,厚重底气,激励自信,助力我们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华现代文明。
年俗文化,新!年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过年好”、一回拱手礼,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推陈出新,升腾浓厚的家国情怀。正月初一,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络绎不绝的观众,辽宁省博物馆“玉兔迎春——生肖系列文化展”,河南博物院“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新春生肖文化”主题特展……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已有19个省份900余家博物馆策划推出博物馆过大年相关展览和活动2200余个,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为许多人的新年俗;三亚,成都、广州、重庆、昆明、哈尔滨等地也迎来大量游客,春节旅游新年俗成为时尚;在北京,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将除夕夜营业时间延长至大年初一凌晨一点,大年初二,中关村图书大厦内开展“新春宫灯DIY”主题活动,书香年俗浓郁; 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交换人生》《深海》等多部影片上映,截至正月初二22点,电影春节档票房为24.3亿元,影市热度复苏加速,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过年看电影新民俗,生机勃勃。年俗文化与时俱进,生机盎然,活力澎湃。
文化年味儿浓,幸福正撒欢儿。乡愁文化,浓郁!非遗文化,火热;年俗文化,创新。传统在赓续,现代精彩,精神富足,满目生机。兔年春节,神州大地,地标壮美,美食飘香,夜景璀璨,春节经济为世界吹响春天乐章。吉兔呈祥,我们自信昂扬奔向前方;癸卯金安,新春图景展开美丽绽放。奋发“兔”强中国年,“中国红”折射美好世界,“中国福”贴遍全球。(金羊网 文/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