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评线】金羊网评:解锁“彪哥热线”的精神密码
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张彪创立的“彪哥热线”可谓家喻户晓。“有事找彪哥”,百姓口口相传的不仅是一个电话号码,更是一份群众对法律的信任、一份重如山的寄托。广大党员干部当向张彪学习,学习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司法一线的坚定信仰,学习他面对复杂棘手案件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冲锋在前的无畏品质;学习他植根乡土真心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的无私情怀,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38年如一日”诠释党员信仰。自1984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阜新县司法局后,张彪扎根在基层司法一线已有38年。38年间,他跑遍了全县36个乡镇、382个村,累计行程30多万公里,接待当事人3万余人次,累计调解、办理各类信访疑难案件3800余件,挽回各项经济损失上亿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维护公平正义、坚持执法为民的司法信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党员来说,信仰就是精神支柱,就是内生动力,就是努力方向。广大党员干部须时刻警醒自己坚定信仰,永远以人民为重、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直面困难,不怕风险,把光荣传统和理想信念传承下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进。
“彪哥调解法”彰显斗争本色。“调解不是和稀泥、说好话,而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纠纷随机应变”,这是张彪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数十年来,面对疑难杂症案件,张彪刻苦钻研司法业务,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张彪调解十法”,并在全市推广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张彪模式”,被喻为司法行政系统的“调解真经”。在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张彪为榜样,全面加强工作业务学习,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把争创一流、争当先进的进取精神贯穿于本职工作全过程,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做到业务工作“一口清”、程序规定“政策通”。
“眼睛向下看”讲述为民情怀。“要听,要耐心地听群众的诉求,你不让他说不行,他憋在肚子里头要发火的。”张彪常跟团队的人这样讲,“有些事儿我们不管或者管不彻底,那就是失职。调解,就是要在情、理、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头顶国徽,肩担正义,人民的殷殷期盼,是张彪为民服务情怀的“地基”所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主动担当的意识,时时把责任刻在心里、把使命融入血液,不推诿、不退缩,保持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民生事,切实做到本职工作能尽责、困难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以“舍我其谁”的“有位更有为”姿态,不负人民。(康利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