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乞讨?更可能是“激发共情心产业”的地盘之争

来源:金羊网 作者:冯原 发表时间:2023-03-21 06:54
金羊网  作者:冯原  2023-03-21
我们也并不是蒙在鼓里不知情的人,清理了这一批日入千元的职业乞讨,会不会又换来另一批呢?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冯原

3月18日,四川成都。网传文殊院景区门前一对乞讨者身旁悬挂着一幅警示标语:“职业乞讨,车接车送,早九晚五,日入千元”。19日,文殊院景区工作人员表示,知道这件事,在文殊院外面标语不是文殊院景区制作,是负责整个文殊坊地区的物业制作。(3月19日,椒点视频)

乞讨行为的发生,应该与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演化机制密切相关,焦点就是共情心的产生。因为,享福者对受苦者的感同身受,滋生出了救助之心愿,而共情心也与乞讨行为形成了共同演化——受苦者越来越善于向享福者展示苦楚,以激发对方的共情心并获得救助。

基于“享福—受苦”而发生共情的大脑回路的普遍性,操纵和人为生产这种共情心,就会成为某种有组织有规模的产业,因此,个体的乞讨行为不得不被群体化或“产业化”——原来发生于个体乞讨之间的真实救助,演变成某种人为占地表演以激发共情心规模的有组织产业,乞讨者也就发展成阶级社会中的最古老的“职业”之一,直到20世纪初还存在的丐帮,就是此类产业的组织形态。

基于以上背景,转入到现代社会的情境之中,我们也不难做出如下的推测——第一,我们的大脑仍然继承了“享福—受苦”的共情回路,所以,对受苦者进行施予是人性的普遍心理;第二,基于乞讨已被产业化的前提,你所能看到的受苦者(也包括算命者或其他种类的表演),很可能就是扮演受苦的职业乞讨者。

说白了,我们很难直接看到真正的受苦者或需要救助的人,因为在你最有可能接触受苦者的“地盘”已经被产业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激发你共情心从而获得赢利的职业乞讨者。至于那些现代“丐帮”选什么地盘发展“共情心产业”,寺庙道观等祈福之地当然是最为热门的;用什么手法来激发你的共情心?那就因地制宜,也因风潮而变,其手法实在很多,难以总括,但究其根本都是一样的——激发你共情心的对象,总是利用情境(地盘)唤起和激发你施舍之念的乞讨从业者。因此,在现代的意义上,送到你面前,并让你直接看见的乞讨者,大多不是真的救助对象,而是一种以你为消费对象的“激发共情心产业”罢了。

话虽如此,但今天网上流传的这则热闻仍不乏看点:成都文殊院门前,有人在乞讨者前面挂出一条标语——“职业乞讨、早九晚五,车接车送、日入千元”,重点还在后面——“大家请勿施舍”。乍看之下,像是要揭穿乞讨产业的面纱,然而,面对这种对乞讨职业进行打假的架势,文殊院却站出来澄清,说此标语并不是文殊院所为,而是物业公司所为。

这一下就又把问题搅浑了,首先,打假职业乞讨好像并没有错,虽然这种现象见怪不怪,恐怕大多数民众也早已是心知肚明,不过有人愿打愿挨,也就成为旅游地的常态了;其次,文殊院为什么要急于澄清,这反而说明了可能的真相——这不是一般的打假,它很可能是“激发共情心产业”的地盘之争——物业公司要清走占领这一场地的“帮派”,而文殊院陷在争端之中也不愿得罪某一方,所以要澄清自己。

对于作为游客和消费者的我们来说,其实,我们也并不是蒙在鼓里不知情的人,清理了这一批日入千元的职业乞讨,会不会又换来另一批呢?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是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郑健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