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彰显广东担当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雷刚 发表时间:2023-03-31 06:41
金羊网  作者:陈雷刚  2023-03-3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应当深入领会和牢牢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应当深入领会和牢牢把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广东要聚焦总书记赋予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这一战略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定位、方向、原则等战略要求,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彰显广东担当、展现广东作为。

深刻认识总书记赋予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亲临广东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多次明确要求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新时代十年,广东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形成“九年大跨越”、促进粤东西北发展“三大抓手”、“1+1+9”工作部署等高质量发展战略安排,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广东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引领示范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探索,为广东超越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高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条件。“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增强了广东发展的高度、厚度和韧性,为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国家力量支撑。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市场主体数量全国第一、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开放型经济全国领先、工匠精神深厚等综合优势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牢把握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东的重大谋划、重大部署,深刻认识广东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定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广东路径的实践内涵,突出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重科技自立自强,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深入推进绿美广东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产业转移,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优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畅通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

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须落实“四个必须”的战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个必须”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全国各地挖掘既有优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发展理念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针。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关系到广东改革发展全局,只有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整体把握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际科创中心、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推动高水平开放和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等构建发展体制机制,确保新理念转化为新实践、新行动,才能真正形成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质的提升需要量的支撑,而量的增长扩大有赖于质的保障。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广东如何实现“质”与“量”的双向进步?一是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做大增量,为切好分好蛋糕打牢基础。二是转变发展思路和定位,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着力解决“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三是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推动广东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是广东的鲜明特质和特殊优势。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以“双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集成式”改革,抓好深圳、广州市黄埔区、佛山市南海区、佛山市顺德区、东莞、中山六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化营商环境、城乡融合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通过牵引全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人民生活高质量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着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每年办好民生十件大事,推动省域社会治理创新,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进人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找准抓实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广东要围绕这五个方面的战略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南粤大地取得新突破。

要在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从市场找突破口,通过搞活市场倒逼政府和企业改革是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199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至2022年年底,广东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633万余户,约占全国1/10,市场化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继续抓住“市场优先”这个牛鼻子,加快培育产权、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实施《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动国企战略重组以及民企结构性改革,形成市场基础和市场主体的多元混合,实现“市场有效”高水平。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实现“政府有为”高水平。

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支撑。从走过“三来一补”的“岭南衣、粤家电”,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再到现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广东实现了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的加速蝶变,现代产业体系日臻成熟。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产业体系的坚实基础,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强省、人才强省、质量强省战略,布局实施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等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创新赋能攻坚行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动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

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在全国前列。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扶贫攻坚战、新农村建设,到精准脱贫、驻村帮村扶户,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广东乡村振兴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着力构建体现广东特色、展现广东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持续用情用力。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和必然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先后实施“珠三角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广大山区崛起”“山洽会”“双转移”“珠三角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建设,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打造一批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要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高水平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设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到首推“外贸大包干”,从外向带动战略到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双向共赢开放”到有力布局“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广东在对外开放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试验田”作用,依托重大开放平台辐射带动形成全方位区域开放新格局,推动开放发展实现新飞跃。

(金羊网 文/陈雷刚)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