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品百年侨史,看今日湾区。继今年2月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在广州召开后,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又迎来了五湖四海的“亲人”们。5月16日至18日期间,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名嘉宾齐聚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应邀参加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这是2019年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成功举办后,再次举行这一会议。
时隔4年,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再次举办释放了什么信号?粤港澳大湾区如何以侨为桥,与华侨华人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同圆共享中国梦?
汇聚侨胞力量,以侨为桥
从主题上看,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主题是“汇聚侨胞力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主题则是“汇聚侨力量 圆梦大湾区”。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汇聚”“侨”“力量”等关键词没有改变。
侨,为什么是关键?从历史上看,海内外侨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是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仅从经济建设来看,据资料显示,随着改革开放重新打开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海外华资纷至沓来,据统计,1979年到1991年间,中国批准利用外资协议金额达1214亿多美元。这一时期进入内地的侨资企业以香港企业占绝大多数。从1992年到1999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968亿多美元,其中,海外侨资占1276亿美元,约为进入中国外资的65%。
相较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华侨华人对于广东,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全国6000万的海外侨胞当中,有3000万来自广东,他们分布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怀揣建设祖国的理想,积极参与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广东带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端的人才、现代的理念、广泛的关系,极大推动广东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他们以实际行动引领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潮流。
除了经济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也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努力。从融合了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特点的二十四节令鼓,到中国传统春节成为巴拿马全国性节日,再到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被定为“世界太极日”等,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华侨华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华侨华人就像一座无形的桥,一头连接着祖国,一头连接着海外,既为国内民众了解海外打通道路,也为海外民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共享发展机遇,圆梦大湾区
2019年举办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时,距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公布不足10个月,来参会的华侨华人嘉宾以大会为平台,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机遇。会议举行期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向参会嘉宾推介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的第五个年头,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既定目标加速前进。从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系列标志性工程的开通,到“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聚焦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对于华侨华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个“家”,又有了新的模样。越来越多鲜活而生动的案例,在这片热土绽放出新的色彩,需要他们亲身去瞧一瞧、看一看,亲身了解大湾区发展的新样貌和新机遇。
从大会议程上看,今年除了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城市推介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也将在会上作推介发言,会后,嘉宾们也会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行程,跟随大会考察线路看今日湾区发展。
在此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庞国梅就指出,希望把大会办成凝聚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力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同圆共享中国梦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性平台,进一步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高质量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从新中国成立的百业待兴,到改革开放为华侨华人提供投资兴业的广阔平台,从海外侨资单方向参与和支持祖国的经济建设,到与中国国内资本双向流动互利共赢,华侨华人对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去”起到了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中国的繁荣发展又为华侨华人提供了更多契机。在新征程上,汇聚侨胞力量,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同圆共享中国梦。